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请依据所给的部分教科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材料见后两页)
要求:
(1)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比较分析。
(2)设计一个关于本节内容的练习题,并给出详细分析。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先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fith,1877—1941)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一种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叫作S型细菌;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叫作R型细菌。在这两种细菌中,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是有毒性的;R型细菌不能够引发上述症状,因此是无毒性的。
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如图3—2所示。
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些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遗传的。于是,格里菲思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为了弄清楚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图3—3)。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参考设计】 (1)①实验设计思路的比较。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处理方法上有区别,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不同物质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
②实验设计原则的比较。都是遵循对照原则。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相互对照,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自身对照。
③实验结论的比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据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2)习题示例: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和35S做了标记,见下表:

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噬菌体和母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均相同。请分析:
(1)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
【答案】
(1)32P、31P;(2)35S;(3)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DNA被注入细菌细胞内,并在细菌内以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以噬菌体的DNA分子为模板合成许多和亲代噬菌体一样的DNA。这样在细菌内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的DNA既有以细菌内的核苷酸为原料新合成的DNA链.又有原来注入细菌体内的亲代噬菌体DNA链。所以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1P与32P。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DNA注入细菌内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面。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是以细菌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35S元素。
(3)从上述分析得知子代噬菌体的DNA含亲代噬菌体DNA中核苷酸的印,说明亲代噬菌体的DNA传递到了子代,保持了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因此DNA是遗传物质。
更多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请依据所给的部分教科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材料见后两页) 要求: (1)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比较分析。 (2)设计一个关于本节内容的练习题,并给出详细分析。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先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fith,1877—1941)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一种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叫作S型细菌;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叫作R型细菌。在这两种细菌中,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是有毒性的;R型细菌不能够引发上述症状,因此是无毒性的。 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如图3—2所示。 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些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遗传的。于是,格里菲思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为了弄清楚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图3—3)。 ”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离子反应的内容标准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材料二某版高中教科书化学l中“离子反应”的部分内容?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然有离子参加,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实验2-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本节内容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要求:? (1)材料二中“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完成“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考题 阅读材料,针对“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内容,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 《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该版本教材《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部分内容 材料四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符合一般要求。 要求: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板书。

考题 阅读关于“自然地理的差异性”的图文资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部分内容。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师、学生的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01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考题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关于“电容、 电感与交流电” 的内容的要求为: 通过实验, 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一节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 已学过交流电、 电感、 电容概念。 任务: (1) 简述什么是交变电流。(4 分) (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实验: 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24 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折射率的内容要求为:“测定材料的折射率”一 材料二高中物理教科书“折射率”一节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等知识点。 任务: (1)简述什么是折射率。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包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关于“磁生电”的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磁场的相关内容。 任务: (1)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内容,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洛伦兹力”的内容标准为:(1)通过实验,认为洛伦兹力.知道影响洛伦兹力方向的因素。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 (2)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一节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1)简述左手定则的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洛伦兹力的方向”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分子的热运动”的内容标准为: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分子的热运动”一节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等知识。 任务: (1)简述布朗运动的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布朗运动”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分子的热运动”有如下演示买验: 1.在广口瓶中滴几滴溴,它会逐渐蒸发,变为气体。几分钟后观察瓶中气体的颜色。 2.在烧杯中盛多半杯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慢慢地把蓝色硫酸铜溶液注入,使它留在杯底,不要搅动液体。几十分钟后观察两种液体分界面的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G经学习了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等知识。 (1)筒述扩散、热运动的概念。 (2)结合所给材料,完成“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考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共包括以下两个小标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请对这一框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考题 请阅读下面材料内容,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1)拟写本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6分) (2)设计一个主题为“辩证看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情境教学片段。(20分)

考题 材料一 课程标准内容 材料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一共包括以下三个小标题: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问题:(1)请以此为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并说明依据。 (2)请根据这部分内容拟定教学提纲。

考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具体内容要求是:“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又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进一步归纳“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一科学结论。 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两个思考性问题。

考题 “细胞增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如下左图为教材中“问题探讨”栏目的图片,请以此为素材,设计一个新课导入环节。如下右图为教材中“本节聚焦”栏目中的内容。请以此作为参考.并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考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请对这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考题 “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符号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各自满足人类的什么需求(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什么是好的设计”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身边用品设计的欣赏和评述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线条的种类都有哪些不同的线条感受如何 (2)围绕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概述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说明】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案例1与案例2分别是两教师的主要教学过程。 【案例1】 【案例2】 (1)请从课程基本理念的角度,写出案例1与案例2教学设计的异同点。 (2)请分别写出两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策略。

考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共包括以下两个小标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请对这一框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考题 119[教学设计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一共包括以下三个小标题: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请设计这一框的简单教案。

考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共包括以下两个小标题: (1)消费心理面面观; (2)做理智的消费者。 请以此为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说明理由。写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

考题 问答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共包括以下两个小标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请对这一框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6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功率”一节中的内容。 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率。(2)基于该图片内容,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考题 问答题119[教学设计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一共包括以下三个小标题: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请设计这一框的简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