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有人试图研究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他使用学绩测验对学生进行了施测,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后他将学习成绩排在前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高组,将学习成绩排在后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低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指出该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混淆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智力水平,因变量是学习成绩。本研究中研究者只获得了被试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既当做自变量又当做因变量。(2)新的实验设计该研究应获得的自变量的数据是学生的智商分数,应获得的因变量的数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研究者应通过智力测量获得学生的智商分数,并将学生分成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同时,研究者通过学业测验获得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对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差异检验,分析智力差异对于学习成绩是否存在影响。 实验设计之前首先要明晰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以及无关变量有哪些。这样实验设计时就能有的放矢,知道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获得因变量的指标、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本题中涉及的实验设计属于准则组设计,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非实验设计,因为研究者并未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如本题中研究者并不能对智力进行操纵。研究者只是对两类被试进行比较,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
更多 “有人试图研究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他使用学绩测验对学生进行了施测,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后他将学习成绩排在前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高组,将学习成绩排在后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低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指出该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实验设计。”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智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智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B.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C.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智力D.每个学生有各自的天赋和潜力,应该区别对待
考题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一般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划为优等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划分为差生,家长一般喜欢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朋友,不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问题: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
考题
在研究新旧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时,通常研究的班级是一个自然班,不能打乱原来的班级再重新组班,此时适合使用()。
A、非实验设计B、准实验设计C、真实验设计D、纯实验设计
考题
研究人员想探讨某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他们采用相关的方法,获得每位学生的动机得分和考试得分,并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相关系数高,表明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在这里,研究人员使用了()的方法。
A、非实验设计B、准实验设计C、真实验设计D、纯实验设计
考题
在研究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是否有影响时,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因变量为学习成绩,额外变量智力。将智力作为自变量之一考察,通过统计分析出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从而剔除其影响,得到教育方法对成绩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
A、纳入为因素法B、恒定法C、随机法D、兼作组法
考题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8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
(1)该实验设计属于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还是真实验设计?
(2)该实验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分别是什么?
(3)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考题
三名学生都试图探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学生A随机抽取了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然后计算动机分数与这些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分数的相关。学生B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根据动机分数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然后比较这三组在某一学科成绩上的差异。学生C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把这些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100元,第二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0元,第三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三组学生接受该学习内容的测验,然后考察三组被试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非实验设计的是
A.学生A.B.学生B.C.学生C.D.都没有
考题
下面心理学研究中属于实验研究的是
A.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B.不同诱导条件下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C.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研究
D.家庭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考题
下列行为属于合理归因的是()A、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B、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可控归因C、某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时,告诉他是存在能力缺陷D、某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时,告诉他是平时基础薄弱,努力不够
考题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该实验设计属于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抑或真实验设计?
考题
研究者对某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感兴趣,他希望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高(因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他选择了两个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班级,并在开学初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前测)。然后,在其中一个班级(实验组)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实验剌激),而在另一个班级(控制组)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说明新的教学法起到了作用和影响()。A、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B、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C、控制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D、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变化
考题
单选题研究者对某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感兴趣,他希望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高(因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他选择了两个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班级,并在开学初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前测)。然后,在其中一个班级(实验组)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实验剌激),而在另一个班级(控制组)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说明新的教学法起到了作用和影响()。A
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B
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C
控制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D
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变化
考题
单选题某小学老师考虑某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因素有关,打算给该学生作智力测验。该老师的主要目的是()。A
做出心理诊断B
教学研究C
预测未来成就D
计划医学干预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