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关于新生儿心肺复苏,哪些是正确的()

  • A、正压通气频率40~60次/分,吸呼比1:3
  • B、正压通气频率40~60次/分,吸呼比1:2
  • C、胸外心脏按压,应按压胸骨体中段,深度1~2cm
  • D、胸外心脏按压,应按压胸骨体下1/3处,深度2~3cm
  • E、心脏按压频率100~120次/分,与通气频率比为3:1

参考答案

更多 “关于新生儿心肺复苏,哪些是正确的()A、正压通气频率40~60次/分,吸呼比1:3B、正压通气频率40~60次/分,吸呼比1:2C、胸外心脏按压,应按压胸骨体中段,深度1~2cmD、胸外心脏按压,应按压胸骨体下1/3处,深度2~3cmE、心脏按压频率100~120次/分,与通气频率比为3:1”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说法,错误的是A.首先要开放气道B.心率 关于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说法,错误的是A.首先要开放气道B.心率C.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D.按压深度为2~3cmE.按压部位为胸骨体下1/3处

考题 心搏骤停患者的年龄不同,心肺复苏的操作也有所不同,下列不属于按年龄划分的是 A、成年人心肺复苏B、老年人心肺复苏C、儿童心肺复苏D、婴儿心肺复苏E、新生儿心肺复苏

考题 关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措施哪些正确( )A.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触觉刺激 C.复苏器加压给氧或经口气管插管 D.胸外心脏按压 E.保暖

考题 心肺复苏时,复苏用药的途径有哪些?

考题 复苏后治疗的最初目的有哪些?(心肺复苏)

考题 关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措施哪些正确()。A、清除呼吸道分泌物B、触觉刺激C、复苏器加压给氧或经口气管插管D、胸外按压心脏E、保暖

考题 关于淹溺者的院内救护,正确的是()A、实行心电监护,呼吸、心跳未恢复者,继续进行复苏B、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皮肤的变化C、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D、心肺复苏者,可送入病房观察E、心肺复苏者,要观察24~48小时

考题 心肺复苏分哪些步骤?

考题 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是()A、脑复苏B、心复苏C、肺复苏D、肾复苏E、心肺复苏

考题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顺序:()、()、()。

考题 关于心肺复苏的处理原则正确的是()。A、心肺复苏B、除颤C、心脏起搏D、髙流量吸氧

考题 新生儿心脏最新心肺复苏术正确步骤().A、胸部按压——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B、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胸部按压C、人工呼吸——胸部按压——保持气道通畅D、心肺复苏-电除颤E、以上都不是

考题 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有哪些?

考题 心肺复苏的要点有哪些?

考题 下面关于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正确的是()。A、心肺复苏应在就地坚持进行B、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C、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25sD、心肺复苏应在空旷地点坚持进行

考题 有关CPCR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肺复苏是脑复苏的基础,脑复苏是最终目的B、复苏的原则在于防止或解除组织肿胀和水肿C、苏后治疗的主要内容是脑复苏和防多衰D、复苏要待心肺复苏稳定后才进行E、低温是脑复苏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题 初期心肺复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考题 关于现场心肺复苏,描述错误的是()。A、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的急救措施B、心肺复苏是为了阻止伤员从“临床死亡”到“生物学死亡”有效方法C、心肺复苏是为了促使伤员恢复自主的心跳和呼吸D、心肺复苏是针对生物学死亡伤员急救的紧急救护措施

考题 单选题关于现场心肺复苏,描述错误的是()。A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的急救措施B 心肺复苏是为了阻止伤员从“临床死亡”到“生物学死亡”有效方法C 心肺复苏是为了促使伤员恢复自主的心跳和呼吸D 心肺复苏是针对生物学死亡伤员急救的紧急救护措施

考题 单选题心搏骤停患者的年龄不同,心肺复苏的操作也有所不同,下列不属于按年龄划分的是()。A 成年人心肺复苏B 老年人心肺复苏C 儿童心肺复苏D 婴儿心肺复苏E 新生儿心肺复苏

考题 多选题关于心肺复苏的处理原则正确的是()。A心肺复苏B除颤C心脏起搏D髙流量吸氧

考题 问答题心肺复苏时,复苏用药的途径有哪些?

考题 问答题简述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心肺复苏的原则。

考题 多选题关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措施哪些正确()。A清除呼吸道分泌物B触觉刺激C复苏器加压给氧或经口气管插管D胸外按压心脏E保暖

考题 问答题复苏后治疗的最初目的有哪些?(心肺复苏)

考题 问答题心肺复苏的要点有哪些?

考题 单选题心肺复苏术检查颈动脉时正确的是()。A 有搏动,施行人工呼吸;无搏动,施行心肺复苏术B 有搏动,施行心肺复苏术;无搏动,施行人工呼吸C 有无搏动都施行心肺复苏术D 有无搏动都施行人工呼吸

考题 填空题新生儿心肺复苏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