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无菌检查应记录()
- A、培养基的名称和批号
- B、对照用菌液的名称
- C、供试品的接种量
- D、培养温度
- E、仪器编号
参考答案
更多 “无菌检查应记录()A、培养基的名称和批号B、对照用菌液的名称C、供试品的接种量D、培养温度E、仪器编号”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哪些操作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对微生物检查法的规定A、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B、控制菌培养温度为23~28℃C、玫瑰红钠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D、鼻用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E、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考题
配制记录(制剂单)应包括( )A.编号、制剂名称、配制日期、制剂批号B.有关设备名称与操作记录C.原料用量、成品和半成品数量D.配制过程的控制记录及特殊情况处理记录E.各工序的操作者、复核者、清场者的签名等
考题
A.重量差异检查需取供试品的片数
B.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需取供试品的瓶(支)数
C.含量均匀度测定的初试需取供试品的片数
D.溶出度测定需取供试品的片数
E.当样品量为3时,取样量应为5
考题
无菌检查方法或结果判断错误的是A.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显混浊,判断供试品不符合规定B.若供试品管显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断供试品符合规定C.试验若经确认无效,需依法重试D.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混浊,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画线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细菌培养2日,真菌培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混浊或斜面是否有菌生长;或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是否有菌E.培养过程中,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考题
关于无菌检查叙述错误的是A: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培养7天,应无菌生长
B:此项检查属于无菌制剂的制剂通则检查
C:包括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只要供试品性状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D:供试品在做无菌检查的同时还需做对照试验,包括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E:眼用制剂、注射剂等无菌制剂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检查后才能用于临床
考题
关于无菌检查叙述错误的是A.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培养7天,应无菌生长B.此项检查属于无菌制剂的制剂通则检查C.包括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只要供试品性状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D.供试品在做无菌检查的同时还需做对照试验,包括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E.眼用制剂、注射剂等无菌制剂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检查后才能用于临床
考题
药物的杂质限量计算式为A:杂质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B:杂质限量=杂质最小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C:杂质限量=杂质的存在量/供试品量*100%
D:杂质限量=杂质的检查量/供试品量*100%
E:杂质限量=杂质的适当量/供试品量*100%
考题
医疗机构应建立无菌器械采购、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并做好记录。采购记录至少应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等。按照记录应能追查到每批无菌器械的进货来源。A、产品数量B、生产日期C、商品名称
考题
下列有关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管理,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用的供试品和对照品,应有专人保管,有完善的接收、登记和分发的手续B、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批号、稳定性、含量或浓度、纯度及其它理化性质应有记录C、对照品为市售商品时,可用其标签或其它标示内容D、供试品和对照品应4℃储存,贮存的容器应贴有标签,标明品名、缩写名、代号、批号、有效期和贮存条件
考题
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需要记录事项包括()A、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B、医疗器械的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C、生产企业的名称D、供货者(购货者)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E、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
考题
多选题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需要记录事项包括()A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B医疗器械的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C生产企业的名称D供货者(购货者)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E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
考题
单选题原始记录包含下列信息()。A
报告编号B
检验标准C
样品状态D
使用仪器名称和编号E
以上都是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