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1)该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10分)
(2)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6分)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1)该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10分)
(2)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6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设计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要具备基础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熟知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更多 “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1)该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10分) (2)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6分) ” 相关考题
考题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在阅读课第一课时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目标。
根据所给信息从下列三个方面作答:?
(1)总体评价该教学目标的合理性(6分);?
(2)分别评析上述三项目标(12分);?
(3)分别修改各项教学目标(12分)。
考题
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一课时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要求:
(1)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合理设计学习活动,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3个提问。
生肖的联想.
考题
根据课题写一篇教案(30分)
请根据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一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要求:
1.请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科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的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至少设计三个课堂提问。
考题
材料: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汪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的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考题
材料: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汪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的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1)举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
(2)在本课结尾时,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结课方式:“请学生在‘我爱你中国’的钢琴曲中,欣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请评述这种结课方式的优缺点。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问题:
(1)该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 (10分)
(2)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6分)
考题
阅读以下关于“海陆的变迁”一课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回答问题。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写出《海陆的变迁》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
考题
单选题在上《装点居室》一课时,陈老师带学生去参观各种居室,让学生讨论这些居室的布局和色彩关系,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一教学活动中,陈老师没有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
情境法B
比较法C
参观法D
提问法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