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高中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上午 山东省青岛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2.内容: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建议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材料用具
小桶2个,分别标记甲、乙;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各20个,一种彩球标记D,另一种彩球标记d;记录用的纸和笔。
方法步骤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
结果和结论
1.统计实验结果:彩球组合有几种?每种组合的数量是多少?计算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2.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求平均值。计算小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
3.两个彩球的组合代表什么?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2.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试讲时间:十分钟。
答辩题目
1.分离定律的概念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期?
2.说说你教学设计中的亮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回顾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说一说孟德尔的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提出问题: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配子随机组合真的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
学生作出假设: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顺势引出实验。
(二)新课教学
1.制订计划
给同学们准备两种颜色小球各20个,小桶两个。然后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D和d两种小球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参照孟德尔杂交实验,回答问题,D、d两种小球代表雌雄配子,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2)如何保证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选择相同数目的小球。)
(3)如何确保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重复多次实验,保证实验次数。)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展示实验计划,教师注意强调抽取结束后需放回,方可进行再次抽取。共同总结出完善计划。
2.实施计划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保证随机性。
3.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1)统计实验结果:彩球组合有几种?(DD、Dd、dd。)
(2)各组合的数量,他们之间的数量比是多少?(18:40:20,趋近于1:2:1。)
(3)两个彩球的组合代表什么?(子代个体的性状,显性:隐形=3:1。)
学生共同说出结论:实验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一致的。
4.表达交流:
(1)将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全班总的实验结果更加接近1:2:1;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正确分析实验的前提,如果只用10株,则易出现较大误差。)
(2)与模拟实验的结果相比,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但证明某一假说的正确性,还需更多实验验证。)
(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
作业:思考孟德尔是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的。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分离定律的概念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期?
【参考答案】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
2.说说你教学设计中的亮点。
【参考答案】
我在新课教学环节中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结合上节课的理论知识来理解这节课的实验过程和意义,比如我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在小球上标记D、d?两种小球分别代表什么?分别从两个桶中各抓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相当于什么过程?为什么要重复实验50~100次?通过问题帮助学生们理解实验中这些步骤的意义,以及让学生们通过回忆思考的方式找到答案,把这节课内容和上节课学习的理论课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便于学生真正理解这个模拟实验的意义。
更多 “高中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上午 山东省青岛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2.内容: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建议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材料用具 小桶2个,分别标记甲、乙;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各20个,一种彩球标记D,另一种彩球标记d;记录用的纸和笔。 方法步骤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 结果和结论 1.统计实验结果:彩球组合有几种?每种组合的数量是多少?计算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2.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求平均值。计算小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 3.两个彩球的组合代表什么?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2.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试讲时间:十分钟。 答辩题目 1.分离定律的概念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期? 2.说说你教学设计中的亮点。” 相关考题
考题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一、考题回顾

考题 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考题 下列关于性状分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性状分离就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B、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1产生的两类配子C、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1的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表现D、性状分离就是指同一生物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类型

考题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如何处理,原因是()A、重新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B、不得放回,避免实现结果出现误差C、不得放回,避免出现重复计数现象D、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

考题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后统计过的小球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A、表示两种配子的数目要相等B、避免小球的丢失C、避免小球损坏D、小球可再次使用

考题 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为AA的比例为()A、1/3B、1/4C、1/2D、1/5

考题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小桶里的乒乓球模拟的是()A、亲本配子B、亲本基因型C、F1配子D、F1基因型

考题 根据基因分离规律,可以知道F1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约为3:1。但是这一分离比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请分析:杂种F1产生的两种配子必须是()。

考题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A、①②④B、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

考题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是DD的概率是()A、1/4B、1/2C、0D、1

考题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合方式比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考题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出现性状分离B、F2分离比3∶1C、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D、F1产生的配子比例相同

考题 将豌豆某一性状的显性类型进行自花传粉,对其后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 ②后代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③后代一定会出现隐性性状 ④后代一定不会出现隐性性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考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考题 根据基因分离规律,可以知道F1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约为3:1。但是这一分离比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请分析:相对基因的显性作用必须是()。

考题 对于7对性状都在F2代出现3:1的分离比孟德尔作出了哪些假设?

考题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A、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B、F2的性状分离比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D、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考题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Dd的概率是()A、1/4B、1/2C、0D、1

考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考题 在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只桶内,D和d两种彩球的数目相等,比例为D://d=1:1。这是为了体现()A、好计算B、两桶的配子之比为1:lC、小球数目相等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考题 孟德尔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考题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的比例 ②F2性状分离比 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亲本杂交后代性状比 ⑤F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A、①②B、③④C、②③⑤D、①③

考题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处理方法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重新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B、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C、不得放回,避免实现结果出现误差D、不得放回,避免出现重复计数现象

考题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证据是()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B、杂合子自交发生3∶1的性状分离比C、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D、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考题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B、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C、雌雄配子的分离D、控制相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考题 单选题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 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 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 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 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考题 单选题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A 1/3B 1/4C 1/2D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