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教学设计如下:[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 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 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部分: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象法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象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咸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0C~400C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部分从设计上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学习.并紧密的联系前沿科技,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课堂小结基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基本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茶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2)教学设计如下:[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 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 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部分: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象法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象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咸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0C~400C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部分从设计上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学习.并紧密的联系前沿科技,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课堂小结基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基本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茶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更多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要求:
(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折射率的内容要求为:“测定材料的折射率”一
材料二高中物理教科书“折射率”一节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等知识点。
任务:
(1)简述什么是折射率。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包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重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重力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重力,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焦耳定律” 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 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已学习过电功、 电功率等知识。
任务:
(1)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 分)
(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
(1)根据材料的介绍确定该课程内容的教学重难点。(15分)
(2)列举一个实例,说明基因突变对性状的表达的影响(用流程图作详细说明)。(15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
(1)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一个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0分)
(2)根据材料中“思考与讨论”,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学过程,完成模型制作。(20分)
考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儿歌的特点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识字环节的教学过程并说明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呈现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又有哪些变化
(2)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
(3)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Let’s learn
材料①
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什么是课堂操练。
(2)设计Presentation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3)设计 Practice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考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可能性”的教学要求。
(2)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写前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游戏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线条的种类都有哪些不同的线条感受如何
(2)围绕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概述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呈现演示的原则有哪些?
(2)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3)请设计本节“句型课”的新知呈现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6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功率”一节中的内容。 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率。(2)基于该图片内容,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