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湖群,在消失
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
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千米。1949年,面积缩减为4350平方千米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40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1.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1-3米,最高达7-9.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1984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平方千米。八百里洞庭徒有虚名,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可惜,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湖,它的萎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而已。40年中,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1/5以上。湖北素称“千湖之省”。1949年时,面积超过0.5平方千米的湖泊确实多达1066个。经过40年的水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了300来个,湖泊面积仅为先前的1/3,湖面锐减达6000平方千米。还有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已达1600平方千米。
这样,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22000多平方千米,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12000平方千米,减少了45.5%。曾经星罗棋布散珠碎玉般的湖泊,纷纷失去了它们那迷人的光泽。据调查统计,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南高原的湖泊,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淡水储量就达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已不再和长江相通连。
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数米。40年来,为3600千米长江干堤和30000千米支堤,投下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险越加,越加越险。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1)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仔细读第4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湖泊大量消失有哪些危害。
(3)本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举事例,列数字,作比较。 (2)严重影响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劳民伤财;长江沿岸受洪水威胁的人口多。
(3)人类不尽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甚至破坏生态环境,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最终受到危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更多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湖群,在消失 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 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千米。1949年,面积缩减为4350平方千米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40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1.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1-3米,最高达7-9.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1984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平方千米。八百里洞庭徒有虚名,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可惜,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湖,它的萎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而已。40年中,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1/5以上。湖北素称“千湖之省”。1949年时,面积超过0.5平方千米的湖泊确实多达1066个。经过40年的水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了300来个,湖泊面积仅为先前的1/3,湖面锐减达6000平方千米。还有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已达1600平方千米。 这样,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22000多平方千米,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12000平方千米,减少了45.5%。曾经星罗棋布散珠碎玉般的湖泊,纷纷失去了它们那迷人的光泽。据调查统计,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南高原的湖泊,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淡水储量就达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已不再和长江相通连。 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数米。40年来,为3600千米长江干堤和30000千米支堤,投下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险越加,越加越险。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1)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仔细读第4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湖泊大量消失有哪些危害。 (3)本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3分)

考题 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

考题 16:出租车驾驶员能准确回答乘客提出的购物,旅游,餐饮等方面的问题,是业务熟练的表现

考题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3分)(1)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1分)(2)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2分)

考题 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6分)

考题 请回答以下关于网站开发使用和操作的问题1~5。Web页面的规划有哪些原则?

考题 根据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考题 问题回答分析技术是指通过回答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者和工作方式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达到改进与优化现有工作过程的一种分析技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根据材料回答 124~125 问题:第 124 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是

考题 回答下列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1至问题2。请简要描述信息安全管理的控制过程;

考题 请回答以下关于网站开发和应用的问题1~5,把答案填写到对应栏内。Web页面的规划有哪些原则?

考题 阅读文章,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了作者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

考题 任务5:请回答下面的问题。69.WhatdoesDaShanthinkisthebestwaytolearnaforeignlanguage?

考题 按照房地产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的逻辑性原则,问卷中的问题从先到后排列顺序通常是()。A.敏感性问题、较难回答的问题、容易回答的问题 B.容易回答的问题、敏感性问题、较难回答的问题 C.较难回答的问题、容易回答的问题、敏感性问题 D.容易回答的问题、较难回答的问题、敏感性问题

考题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接受采访时应掌握的技巧的是().A、不要仅仅回答问题,应利用每个发言机会表达主要信息和观点B、首先表述发言重点,特别是在接受电视、广播媒体采访的时候。C、把所有的问题当成是必须回答的问题D、对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不要猜测或主观判断,可答复"我稍后再回答你的问题"或"我会请有关方面的人士与你联络"。

考题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的是()。

考题 在关联式问题中,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是否继续回答后面的问题,通常把后续问题称为()A、过滤性问题B、相倚性问题C、二项选择式问题D、矩阵式问题

考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据是()。A、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宇宙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

考题 当问卷中前面的问题对被调查者回答后面的问题有明显影响的时候,这种现象被称为()。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题 有位客人对中国民俗特别感兴趣,总喜欢打断导游员的讲解,询问民俗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导游员应该如何办()A、对该游客提出警告B、拒绝回答该游客的任何问题C、专门集中讲解民俗内容,集中回答有关问题,尽最大可能满足客人的要求。D、对该游客提出的问题假装不懂

考题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B、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

考题 不压井修井作业应能解决_两方面的工艺问题()。A、油管正常起出或下放、密封问题B、旋转、套管修补问题C、起下、旋转问题D、起下、套管修补问题

考题 单选题在关联式问题中,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是否继续回答后面的问题,通常把后续问题称为()A 过滤性问题B 相倚性问题C 二项选择式问题D 矩阵式问题

考题 单选题有位客人对中国民俗特别感兴趣,总喜欢打断导游员的讲解,询问民俗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导游员应该如何办()A 对该游客提出警告B 拒绝回答该游客的任何问题C 专门集中讲解民俗内容,集中回答有关问题,尽最大可能满足客人的要求。D 对该游客提出的问题假装不懂

考题 单选题下面选项中,不属于接受采访时应掌握的技巧的是().A 不要仅仅回答问题,应利用每个发言机会表达主要信息和观点B 首先表述发言重点,特别是在接受电视、广播媒体采访的时候。C 把所有的问题当成是必须回答的问题D 对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不要猜测或主观判断,可答复我稍后再回答你的问题或我会请有关方面的人士与你联络。

考题 判断题《导言》回答的是一体两面的问题。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B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