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考试如何培养解题思路

发布时间:2019-02-23


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看,解题能力涉及到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问题。从内容上看,解题能力包括对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计算简答题等各类问题处理的能力。

  从大多数考生解题的行为来看,大家解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难以养成思维习惯,常常盲目解题;

  二是任务观点严重,解题不求灵活简洁;

  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

  考试离不开学习,学习离不开做题,良好的思考问题习惯是学会解题的重要保证。一些学习优秀的考生都有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思路分析,形成一般解题能力。可见,解题思路分析是培养考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习中必须重视“思路分析”习惯的养成。

  1、明确解题思路分析

  从考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考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解题思路分析就是对针对题目给出的信息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联想问题所能涉及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处理,逐步形成解题思路的头绪,在多次试探尝试中得出解题方法,最后进行总结反思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事实上,思路分析的过程就是提高考生思维水平的过程,思路分析的方法就是解决问题的观察、联想、尝试、归纳、总结、反思等方法。解题思路分析应当是学习解题的重要内容。

  2、培养思路分析习惯的途径

  2.1 注重例题思路分析。利用典型例题的精心设计“审题分析、试探解法、总结反思”的做题步骤,真实地暴露解题思路探求过程,让我们从思路分析中体验寻找解题方法的历程,总结概括一般方法,积累总结经验;我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发现的乐趣,以及挫折与失败。通过反复的思路分析练习、总结,让自己在学习“思路分析”中自觉形成解题思路分析的习惯。

  2.2 鼓励自己解题时进行思路分析。分析题目有什么特点;解题过程中有无多走的弯路,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思路分析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如何避免;应用该题目的解题方法是否能够解决其它问题。培养自己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2.3 针对自己学习情况,给自己布置层次不同的解题思路分析作业。学习能力较强的考生,思路分析作业可以侧重于解题方法的概括、问题的拓展、解题方法的优劣等较高层次的问题;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某一内容布置作业,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利用解题思路分析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岩土工程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哪些地基处理方法在加固地基时有挤密作用?(  )

A、强夯法
B、柱锤冲扩桩法
C、水泥土搅拌法
D、振冲法
答案:A,B,D
解析:
A项,强夯的动力密实作用使夯坑周围地面不同程度的隆起,存在动力挤密作用;BD两项,柱锤冲扩桩和振冲法均为孔内填料通过挤密桩周土体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C项,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的一种方法,没有挤密作用。

在平面稳定渗流问题的流网中,正确的是(  )。。

A.在渗流条件变化处,等势线可以不同角度与流线相交
B.不论何种情况下,等热势线总与流线正交
C.流线间间距越小,表示该处的流速越小
D.流线间间距越小,表示该处的水力坡度越小
答案:B
解析:
据水文地质学有关流网知识,等势线与流线始终正交;流线间间距越小时,表示过水断面积变小,流量相等则渗流速度增大;流线间间距越小时,表明该处单位距离中水头变化较大,即水力坡较大。

下列关于建筑工程初步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哪一选项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  )

A、勘探线应平行于地貌单元布置
B、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C、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D、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答案:A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5条,初步勘察的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②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③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