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2019-11-20)
发布时间:2019-11-20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财富实属中性,本无善恶。观察的视角不同,便赋予了它不同的属性。今天回过头来看资本主义,经过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黑人奴隶、殖民战争等残酷手段,掠夺了财富,形成了一个个很强势的跨国公司,铸成强势的资本,成就了今天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实际上是在完成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于那个时候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如果现在我们始终要用放大镜显微镜去看财富,太多地追究财富到底是从哪来的,到底是什么颜色,可能会加速资本的流失。
财富的形成,往往取决于企业家的思维和秉性。他们做出跟现有习惯和条例不一样的举措,方能把本来闲置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作用。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可能是一个时代的道德楷模,但他不具备独立的个性,而是按照一劳永逸的模式获得自身价值。索罗斯把发财秘诀概括为反向思维或称倒行逆施,一些不符合现有规程的操作,即便本身不是创新,也会带来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形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循环。
一个开杂货铺的小老板,能够解决两个人的就业问题,能够给邻里的生活带来便利,就功德无量。一个创建了商业帝国的人,他解决的就业与创造的福利,更是惠及亿万民众,对他们苛求太甚,很欠妥当。他们纯粹个人的消费是有限的。许多富豪,依然粗茶淡饭,整天梦牵魂绕的就是做事情。通常人朝九晚五,两天周末。他们却没有节假日,飞机上才是他们休息的地方,那份痴迷与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够领略得到的。
财富莫问出处,关键看怎么发挥作用,看能不能为中国人创造财富。一如山上树,高高在上,但是根子要扎在很深很深的地下,那里有充足的养料。河北省几年前出了个一号文件,不追民企原罪,那是很有创意的事件。可惜后来无声无息了。【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
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论证得出结论说,不要追问民企原罪。这样的论证难以成立。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民企都象资本主义初期的原始积累那样罪恶血腥,所以无故赦免违法财富的罪责,这对那些正当的财富来说无疑是极不公平的,并且可能还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从而导致更多的正当财富的外流。
其次,如果因为某些民企的违法行为有时会带来法制的“完善”,就推出不必追问其原罪,那我们是否可以推而广之说“不应该追问任何罪犯的犯罪行为”呢?因为它们有时也有助于法制的完善啊。更何况作者还忽视了,“违法有助于法制完善”的逻辑前期恰恰是追问、而不是不追问犯罪行为!
再次,某些企业家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这诚然是可嘉奖的,但前提必须是他获取财富的手段是正当的。还有,如果某些人因所谓的“贡献”而凌驾于法律之上、即使有罪也可以免受法律制裁,这无疑会导致法将不存,国将不国――这难道不是对社会的最大危害吗?
另外,企业家的辛苦和节俭也难以推出不要追问他们原罪。那些强盗和小偷也很辛苦,也很节俭,难道我们因此就可以不追问他们的法律责任吗?
最后,河北省几年前的文件宣布,不要追究民企原罪,是否意味着中央和别的省份都出了这样的文件?更何况河北省的这个文件后来“无声无息”了呢?这本身不就说明了这样的政策不合理、不可行呢?
由于上文的论证过程存在诸多逻辑问题,所以,其结论也是难以成立的。
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近年来,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圣土上不断诞生着一个又一个经营和财富的神话:从国美、永乐,到阿里巴巴、腾讯,再到百度、分众、如家……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新贵虽然所处的行业并不完全一样,成功的具体原因也很可能千差万别,但好像都与“网”有关。【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首先,网络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以国美为例。国美目前在全国近300个大中型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300多家。由于国美有这么多天罗地网式的营业网点,所以它就能从进货渠道上采取直接从生产厂商供货的方式,取消了中间商这些环节,降低了成本也就降低了产品价格,从而极大程度地增强了自己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网络化经营还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在网络化经营的模式当中,单点的成功,可以迅速复制到更多的区域。这样,企业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核裂变的方式实现几何级数式的增长和扩张,在迅速做大规模的基础上增强竞争力,上市融资,再回过头来做大做强市场,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分众的成功神话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最后,网络化经营也有利于企业开展猛烈的品牌攻势。标准化的服务和管理,星罗棋布的营业网点,对上游和下游市场强有力的掌控能力,都是网络化经营的企业猛烈开展品牌攻势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以如家为例。如家就是通过自己的网络化经营,现在在全国250个城市已经拥有连锁酒店1500多家!这样的品牌攻势,哪一家单体酒店能与争锋?也正是借助于这样的品牌攻势,相对于国内一般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的50%,如家却能一直保持90%以上!
网”的意义不尽于此,但“网”的根本作用已被这些高明的商人们发现和运用,这就是:“网”可以网住更多的鱼,可以“网”住更多的财富!
3、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导游作为旅游活动接待计划的具体执行者,为多少个旅游者打开一扇又一扇明亮的窗;作为使者,传播着一遍又一遍的信息,传承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与文明。然而,时代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颠覆性革命,透明与便捷成为了必然,当上下游的沟通能够在更加快速、更为直接的平台完成的时候,导游的生存空间大大萎缩。
作为旅游产品的服务者,导游连接纽带的作用在弱化,面对利益面前的无序竞争,导游往往一不小心就沦为行业的“牺牲品”,谁也不会想到曾经的时代宠儿却沦落到无组织、无保障、无纪律的“三无人员”的境地,催生“恶导游”,各种误导游客消费、强制消费事件不断……导致旅游市场这些乱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导游薪酬体系的混乱。
当导游作为“提供服务者”不被消费者认同,而服务“小费”又还没有成为习惯的时候,导游小费被视为灰色收入就成为必然,只能在定位不清晰并不太规范的状态下苟且偷生了。为此,日前国家旅游局首次联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首次从国家层面肯定并鼓励探索建立游客自愿支付奖励机制。虽然缺乏明确的细化标准,但是推动导游小费合法化的努力,还是要给予点赞。
导游小费的规范与生态重构意味着人们对导游服务过程的认可和理解,游客根据对导游服务的满意程度而付出所愿意付出的报酬,对导游给予外部激励,效用满足源自于导游服务的热情、周到,这种心理感受可以人为地量化,在一定条件下,效用是可以度量的,这把无形的尺度就是服务质量,从“市场化”角度而言自然就解决了旅游服务中的监督问题。相信中国的旅游业一旦从法律上建立起像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以服务质量为前提的导游小费制,目前的这些市场乱象就必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首先,导致当前旅游市场乱象的真正原因也许和导游薪酬体系无关,而是互联网极大地催发了国民的旅游热,致使作为联结纽带的导游一时供不应求,再加上法规不完善,所以出现了很多无资质的黑导游和黑公司扰乱了旅游市场。果真如此,解决的方法就未必是推行小费制,而应是推行上岗证或年检制度。
其次,国家旅游局正在推行小费合法化,也未必就能推出小费制必将大大改善当前的市场乱象。也许小费合法化会诱使导游们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考虑如何强取豪夺游客的小费上,从而导致服务质量进一步雪上加霜,更加激化游客和导游之间的矛盾。
再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法规的不健全,某些恶黑导游很可能会采取捞一把就走、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这样,区区小费制和处于弱势地位的游客又如何能解决凡此种种市场乱象的监督问题呢?
另外,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不一样。西方人处处有付小费的习惯和传统,这样的积少成多的小费也许是会促进他们的导游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而中国人却几乎没有付小费的习惯,所以小费制合法化后会不会导致导游满心期待小费、最终却因为得不到小费而变相地报复游客呢?
最后,上文一方面认为目前的导游作为提供服务者不被消费者认同,服务小费又还没有成为国人的习惯,一方面却又要主张推行导游小费制,这不是前后自相矛盾了么?
4、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有人主张投资扩大生产,因为根据市场调查,原产品还可以畅销三到五年,由此可以获得可靠而丰厚的利润。有人主张投资研发新产品,因为这样做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风险背后可能有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论说文】
答案解析:解析1:
比较好的立意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题目涉及到两种观点:第一,主张扩大生产;第二,主张研发新产品。
当然,在逻辑上我们也可以推出,还有第三种思路,平衡的思路:一部分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一部分资金研发新产品。
所以,这道题目,理论上考生可以写第一种观点的合理性(现实的市场和利润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什么……),也可以写第二种观点的合理性(创新和未来的市场、利润是重要的,为什么……),也可以写第三种观点的合理性(既要立足现实,也要放眼未来……)
不过,严格来说,第三种写法,多少有些问题。因为题干是这样写的:“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所以,题干只是预设了两种选择。因此,在两种可能性里选一,应该是最扣题的,最安全的。
还有,不管选择第一种观点,还是选择第二种观点来作为你自己的论点,必须要对另一种观点做出回应(实际上就是批驳),否则审题不够全面,按理也要扣分。
最后,本题更难的一点是,无论是简单地选择前面三种观点的哪一点,都有可能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考生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怎么能自说自话、指手划脚地说要扩大生产,或要研发新产品呢?想想,这样写,阅卷老师会觉得考生懂管理吗?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文章写作过程中要尽量体现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辨证思维来。也即本题最好的立意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文章的提纲可以这样搭建:
第一段,引述题目材料,引出决策问题。
第二段:也许有人会赞同第一种观点,主张扩大生产,因为理由是……;也许有人会赞同第二种观点,主张研发新产品,因为理由是……。但是,我要说:你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吗?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你又怎么能指手画脚,自作主张地给别人做决策呢?
第三段:我认为,如果这家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没有什么眼前的生存危机,那么,就应该主要着眼于未来……;如果这家企业当下的生存都严重成问题,那么,现在就应该努力追求可靠的利润。
第四段,联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这样,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不能不了解具体情况,就指手画脚、胡说八道。
第五段,但是很遗憾,不了解实际情况而瞎决策、瞎指挥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比如王明……
当然,论说文的审题立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个人的意见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顺我者昌,是很有可能的;但逆我者亡,就未必啦。比如,如果你立意为《全面考虑各种意见做出正确决策》,也完全是可以的。
解析2:
PAY审题法,可找到正确写作要点。本题的P(Problem痛点)是企业到底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A(Attitude态度)是支持后者。因为原题有“虽然……但是”这个明显的态度词,而且说了“背后是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所以,命题人是支持选择研发和创新的。本题的Y(Key Word关键词)就是以上的“有限的”、“还是”、“虽然、但是”、“数倍甚至数十倍”。这些Key Word,可以帮我们找到Problem和Attitude。没有这些Key Word,我们就不能确定本题是必须取舍,本题是倾向后者。有了这些Key Word,我们就可以做出这个判断。
考生注意,这里面有“有限的资金”和“还是”这个词,还是指的是“or”的关系。所以,首先,本题肯定不能写成既要扩大生产,又要研发新产品。这样“骑墙派”和“和事老”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原题已经设置成二选一,不能妄图篡改原题。写成既要扩大生产,又要投入研发的文章,属于偏题作文。
本题正确的元素是“决策”、“承担风险”、“舍短期为长期”、“创新”。有些同学会单写创新,这里回应——单写“创新”属于勉强合格立意,预计分数在18-20分,但很难更高。写“勇于创新”属于合格立意。大家要注意,创新和勇于创新是不同的两个主题。这里勇字很重要。
本题含有舍短为长的决策和冒风险做取舍的内涵,所以不是单单创新。而是有个复杂背景和选择难题的创新。本题较好立意可以是:
1、舍短为长,勇于创新
2、敢冒风险,勇于创新
3、着眼长远,敢冒风险
4、着眼长远,勇于创新
以上四个立意,都属于很好的立意。总之,本题准确的立意应该是:
1、着眼长远或舍短为长之间二选一
2、敢冒风险或敢于取舍之间二选一
3、创新
应该是以上三个选项的两两结合,比较合适。为什么不能单写创新?因为本题的创新是在一个难题背景下的创新,不是简简单单舒舒服服的创新。我觉得最佳立意选择是这三个选择里,第一个选择,使用“着眼长远”这个词比较好,比另一个词好。第二个选择的敢冒风险和敢于取舍,咱们使用这个共同得“敢”字,但是风险和取舍不作为首要重点,因为风险和取舍这两个主题词考场无论写哪个,都不好写(当然如果你特别会写这两个,亦可,我只说对于多数考生不容易写)。接着选择“三、创新”。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立意是——着眼长远、勇于创新。(这个勇,就是敢于冒风险,敢于真刀真枪做出选择,本题单写勇于创新也是还可以的,前面已说)
参考范文: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前进动力。当今世界正在开展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次工业革命,这是时代进步的大势所趋,全球的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将全面地被这场洪流所冲击。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这场新技术革命,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将挑战转化为进步的机遇,抓住时代变革的先声,以创新为利器,突破技术和规模瓶颈,壮大企业自身实力,占领技术革命的制高点,确立领先的行业优势。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古语有云,变则通,通则久。企业通过创新战略,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焕发企业活力,从企业内部进行改造,打造符合新技术时代需求的产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营销渠道,更为精准快捷地将优质产品送到需求客户。一个企业如果不去创新,不去研发,那么这个企业将失去未来。华为,通信领域的时代领跑者,正是重视创新研发,才有了今天的行业地位和社会荣誉。华为在2012年底已拥有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从1992年开始,华为就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如此的创新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创新不是停留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践行。企业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创新,也要从行为的高度落实创新。在人才方面,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给予研发的空间和丰厚的报酬鼓励,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在组织架构方面,要成立独立研究室和创新研发部门,给予充分的权利调动资源投入研发。在高层管理方面,要把重视创新,鼓励创新观念深入到每一个高层的内心,由内而发地认同创新,支持创新。当然任何的创新行为,不能以牺牲公司生命为代价,要注意权衡创新战略的付出和代价。
锐意创新,着眼未来,风宜长物放眼量。企业重视创新,投入创新,得到的不仅仅是新的产品,新的市场,而是新技术时代的先声夺人,遥遥领先。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由内而外地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举世变革的百家争鸣背景下,将新技术革命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和冲击,转化为企业与时俱进,向前发展的机会。
5、 一对美国老夫妇很喜欢孩子,就邀请一群孩子每天到其院中玩耍。后来孩子们由玩耍变成踢球,夫妇俩忍受不了这种喧闹,可又不想将孩子们直接赶走,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希望让孩子们主动离开到别处踢球。他们开始每天给每个孩子发1美元,后来变成了0.5美元,再后来变成0.2美元。孩子们生气了:这两个老人真小气,不在这儿踢了。于是,孩子们就离开了。【论说文】
答案解析:写作指导:
老人的美元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忘记了踢球是为了快乐,而非为了钱财。老人聪明地转换了孩子们的“目的”,让孩子们忘记了踢球的初衷,这就是忘记了初心,在前进的路上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这个考题今年比较热门,考生应有所准备。
参考范文:
何为初心?就是最初的目标和愿望。“人之初,性本善”,那是初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也是初心;中国抗击埃博拉病毒医疗队勇敢奔赴非洲,那是善良勇敢的初心;时代楷模阎肃心藏铁马秋风、楼船夜雪,那是为战士而歌的初心。
不忘初心,就是坚守本真。书法大师启功,在香港义卖100幅书法,换取170万元给北师大修建青年教师宿舍楼,奉献的是爱的初心;设立奖学金,并以自己恩师陈垣的名字“励耘”命名,展现的是谦逊的初心;拒绝老板们数万元求字,不做金钱的奴隶,拒绝的是名利的诱惑。他的书屋何以“坚净居”命名?那就是他的初心——坚定与洁净。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何谓高尚?初心守望。
不忘初心,就是坚守信仰。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是追寻月亮那精神的高贵,还是为六便士的利益所诱惑?这部取材于画家高更的作品,其优秀就在于守住了那份理想坚定的初心。坚守初心,就是要在诱惑面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忘初心,能使浪子回头。欧·亨利曾因贪污入狱五年,因为唤醒了行将泯灭的初心,才写出《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而走向辉煌。反之,遗忘初心,能使英才坠落。杰克·伦敦因奋斗的初心而完成《热爱生命》,而最终因为崇拜金钱泯灭初心而一败涂地。
纪伯伦说:“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出发。”那群天真的孩子,可能还没意识到利诱的危害,但我们也要警惕。莫为名利所绊,不忘初心。
范文点评:
本文提出论点后,及时为“初心”定义,非常明智。因为“初心”不像其它普通词语,它是被赋予一定含义,在一定语境下使用的词汇。因此,定义好初心,解释好内涵,才能做好后面的论述。今后面对语义复杂或艰深的题目,我们也应该如此,也做好论题的界定。
后面三个分论点,有理,有例,说理比较充分。最后引用纪伯伦的话,给读者以共鸣,可以说本文是一篇结构规范、说理充分的好文章。
6、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甲:乙方认为吸收了外来文化,中国人就失去了民族底蕴,在座的各位多少人西装革履,就都失去了民族底蕴了吗?
乙:甲方要外来文化,但是我们更要自主独立。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外来文化是要毁灭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主和独立的基础,你要不要?
甲:对方辩友说得好,为什么要外来文化呢?正是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文化利大于弊啊!
乙:对方辩友,你搞错了。纵观历史,文化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甚至是敌对的。对方辩友,你的利又在何处?
甲:我终于看清楚对方辩友的逻辑了,对方辩友说人不需要吃饭,因为如果你把世界上所有的粮食都吃下去了或者你用鼻子吃饭,那就必定是有弊无利了。
乙:接受外来文化果然就如你所说的是一顿美餐吗?你们怎么能对当今世界频繁的文化冲突视而不见呢。比如说吧,我们中国人讲究“一日夫妻百日恩”。外国人讲究什么呢?“露水夫妻一夜情”啊。如果引进这样的文化,中国的离婚率能不上升吗?
甲:要谈外来文化,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离我们最近的日本的文化。日本文化中的汉字汉音,书道茶道,哪一个不是从中国文化演进的?到现在,到底有没有日本民族的特色,更不要说片假名和平假名了。
乙:外来文化果然就是十全十美吗?想想看,中国人讲究“远亲不如近邻”,而外国文化一来呢?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东一道铁门,西一道铁门,探亲搞得像探监一样。【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即使西装革履,也没有失去民族底蕴→外来文化利大于弊
①“在座的一些人”是否就能代表全部中国人?“西装革履”也只是文化符号之一,这里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②即便民族文化并没有因为穿西装而丧失或有任何的减弱,但是,这样的推理只能说明外来文化对我们民族文化没有什么坏处,也即“无弊”,但是,“利”究竟在何处以及“利”究竟有多大并没有提到。
论证二:外来文化毁灭民族文化的自主和独立的基础→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①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不仅只有对立,也有相互促进的双赢关系。乙方只看到了一种极端而且少见的斗争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这显然有非黑即白的嫌疑。
②吸收外来文化,取长补短,使之与民族文化融合,反而有可能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得更好、兼容并蓄,进而巩固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而不是失去民族文化的自主和独立。
论证三:文化在推行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①乙方论证的缺陷是混淆了“文化推行或传播的方式”的问题与“文化本身”的利弊。文化推行的方式是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文化本身是否有利没有直接的关系。推行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说明文化的传播方式存在弊端,但不能说明文化本身是存在弊端的,二者不能等同。
②文化推行过程是强制的,但是如果它推行的内容深受欢迎,符合该国的国情,能够促使本民族文化更快地融合,促进该国的发展,就可以得出外来文化利大于弊。
论证四:外来文化导致离婚率上升→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婚姻观念只是文化观念的一个方面,就算这个方面有冲突,也不能因此就说明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总体上或本质上就是冲突的。除了婚姻观念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而这些观念很可能在各个民族文化中还有很多共通的东西。
论证五: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后仍具民族特色→外来文化利大于弊
日本民族接受中国文化之后,其文化仍然有日本民族的特色,并非就意味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有“特色”并不等于有“好处”。就算中国文化对日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利大于弊的,也不能因此就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认为所有的外来文化对任何别的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利大于弊的。
论证六:吸收外来文化→邻里关系疏远→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①邻里关系变得疏远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例如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快,越来越多的人住进城市的高楼大厦,而非过去门对门的四合院等,由于住房的原因导致现代人见面的机会较少,才使得邻里关系变得疏远。
②就算邻里关系的疏远和现代中国的某种自闭和外来文化有关,但这只能说明外来文化有某些缺点、某些弊端,并不意味着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7、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理论,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可以采取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我们逐渐意识到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中国企业的弊端,因此中国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
美国许多企业的成功,揭示的正是这个理论的价值和意义。虽然,中国企业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但是这也不妨碍中国企业寻求差异化的步伐。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差异化指的是超出竞争对手的部分,这体现在质量、服务、渠道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等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可以在这些地方大有可为的。这给企业带来的额外利润也将比竞争对手高得多。
在美国,人均月收入3000美元左右,购买一台冰箱占消费者月收入的比例很低。因此,家用电器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这就是迈克尔·波特反复提醒中国企业家要回避的价格战。而在中国,降价却往往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并且最奏效的手段,中国企业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理论基本上是在西方工业化社会中总结出来的,其成熟性、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相信企业可以照搬这些管理理论,那些看起来不太理性的企业战略决策背后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环境。那些是这种管理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东西,不需要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来解释。
中国企业的个体行为是否说明世界普适性的管理理论在中国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呢?中国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解决也没有能力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有弊端→中国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
①该论证显然存在着“非黑即白”的问题。“成本领先战略”有弊端并不能说明“差异化战略”就有优势。即便不选择“成本领先战略”,我们还可以选择“聚焦化战略”而非一定是“差异化战略”。
②成本领先战略有弊端,说明其战略不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符合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可能说明中国暂时无法采用此战略,而差异化战略论证中没有详细阐释,未必就能说明可以实行。
论证二:美国采用差异化战略取得成功→理论对于中国同样有意义
①由美国企业的成功案例并不可推知该理论在中国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显然是不当类比。美国与中国在市场背景、企业类型、竞争程度方面都有诸多不同,两者之间的类比无任何意义,也无任何关系。
②美国采用差异化战略成功,说明此战略对美国而言是对症下药。美国与中国在国情、市场竞争和企业构成上有很大区别,所以此战略不一定适合中国,有可能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
论证三: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弹性低→中国价格弹性低
在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并不意味在中国价格弹性就低,这显然是不当类比。美国与中国在许多方面不具有可比性,两国在经济发展程度、消费水平、人口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弹性低,中国的家用电器类产品价格不一定弹性低。
论证四:西方理论的成熟性、有效性毋庸置疑→中国可照搬理论
①中国企业可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运营方式、经营状况、管理模式、市场需求、客户群体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吸收西方管理学理论中有益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仅仅因为其成熟。
②西方理论的成熟性,未必适应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理论,而非单纯地将西方的管理理论移植到国内。
论证五:没有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是中国企业遇到的根本问题
没有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但不能认为就是根本问题。比如建立规范的、稳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家精神与变革的提升等,它们和解决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使用一样都只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其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要加快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提高质量等。
8、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中国有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空降兵”引进错了,将使企业进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假如一个职业经理人进入公司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个人让我们很失望,最好的选择就是将其辞退。
“空降兵”所能达到的目标总是和我们对他的期望具有一定差距,我们最好将他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地说出来,这样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面量化。有的时候,我们做事情喜欢感情用事,因为一时就开口将人家辞掉,事后可能会后悔。可实际上,我们没有量化的具体数字说明这个人到底距离我们的期望有多远。因此,在我们考虑辞退一个人的时候,要能够明确地告诉他,在哪些方面,他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比如有多少销售额没有完成,多少毛利润没有实现。因此,我们对人才的考核要尽量地量化,在最后摊牌的时候,这些量化的数字就是依据,能够为我们辞退一个人提供合理、确凿的证据。
如果“空降兵”不适应我们的文化、游戏规则或是权力构架,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我们也必须给他们再次出发的时间和机会。但是企业应该明确告诉他们企业需要用多少时间让他们适应公司。这必须是一个量化的计划。然后对他们做充分的授权,而不要限制他们的意志。授权者则无须考虑责任和风险,所有的一切都应该由“空降兵”来承担。
如果以上的尝试都失败了,企业还可以考虑给职业经理人换岗。难得请一位能人进来,不要随便就把他否定了。也许是企业将其摆错地方了呢?当然,我们对他们最初的承诺,比如薪酬是不需要调整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的职权范围。缩小他们的职权,他们必然会更好、更准确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职业经理人进入公司后让公司失望→最好的选择是将其辞退
“空降兵”与“职业经理人”不是一个概念。“进入公司一段时间”,具体多久没有说明,如果时间较短,可能还没有给经理人一个展现的机会,将其辞退略显草率。
论证二:“空降兵”与我们期望有差距→最好实行全面量化考核
“空降兵”与我们的期望有差距,我们不一定能将其差距和不足进行全面量化。有些指标并不能完全量化,如个人品质、工作热情等,只能定性衡量。所以企业经营也必须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效结合。
论证三:“空降兵”不适应→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
“空降兵”不适应我们的文化、游戏规则或是权利构架,有他们的原因,也应该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所以应该共同调整。而非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
论证四:授权者无须考虑责任和风险→所有的一切都应该由“空降兵”来承担
①责任和风险若是与“空降兵”有关,自然由他们来承担。若存在其他原因,如不可抗拒的环境因素或者与企业其他部门有关,那么就不应该由他们来承担。
②授权必须要有相应的责任限制,否则违背授权的基本原则。当然实施者,也就是给予授权的人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所有一切都由“空降兵”来承担。
论证五:难得请一位能人进来→不要随便否定
①不能将人才的去留基于其寻找的难易程度来评价。能人固然是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能人是否能在企业中发挥所长、推动企业发展还受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否对其否定也要视情况而定。
②对人才的评价与去留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人才本身,如果人才本身能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带来预期效果,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就不会对其进行否定。
③不能将人才的去留基于其寻找的难易程度来评价,倘若引进的人才不适合企业环境,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发展甚至阻碍其发展,那么必须将其否定。
论证六:缩小“空降兵”职权→会更好、更准确地发挥其才能
①让“空降兵”更好、更准确地发挥自己才能的因素有许多,例如公司给予其充分授权,公司通过加薪或其他方式激励他们,使其提高工作积极性,因而也乐意并且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②个人的薪酬和待遇也必须和个人的工作内容相关。缩小了“空降兵”的职权可能会将“空降兵”逼出公司。“缩小职权范围”与“更准确发挥自身才能”并没有必然联系。
9、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下面是一家饮料公司的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近期分别推出了果汁饮料和运动型功能饮料,因此可以看出目前的新型饮料是存在市场机会的,我们公司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加大投资力度。
一些酒吧顾客调查结果显示,许多经常消费梦幻葡萄酒的顾客会在饮用时加入一些star冰饮。考虑到新的市场机会和调查结果,我们可以通过研制一种新型的star冰饮葡萄酒来提高公司的销售额。这种饮料能够吸引新的顾客,同时留住那些可能转向消费star冰饮的顾客。star冰饮葡萄酒将会比我们公司不久前推出的star冰饮加强型饮料更成功,因为顾客很容易把它和普通的star冰饮区分开。
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新型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根据学生求新心理,这种新型的饮料一定会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应加大投资
①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加大投资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消费者偏好、市场容量、市场发展潜力等,而不能仅仅依赖竞争对手的一个行为。
②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并不能说明还有市场机会,我们不知道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因为其本身对产品市场判断失误,甚至是恶意误导市场走向,那么本公司就应该从实情出发,不加大相应的投资力度。
论证二:消费梦幻葡萄酒的顾客会在饮用时加入star冰饮→研制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提高销售额
①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提高销售额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这种冰饮葡萄酒,本身有着良好的口味,获得消费者喜爱,很容易打开市场。其次,酒类饮料的市场处于转型期,原有的酒类饮料逐渐退出市场,而star冰饮葡萄酒通过好的宣传,趁机占领市场,并不能仅依赖消费者在饮用其他酒时加入star冰饮。
②酒吧消费者习惯往葡萄酒里加入star冰饮,不代表研制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会提高销售额。喜欢这么喝的,可能只限于消费者在酒吧的时候,所以这种饮料,不一定会受到酒吧以外的消费者的青睐。销售这种饮料所获得的利润,可能很难超过葡萄酒和star冰饮一起卖的利润。所以,酒吧也不一定会选择出售这种饮料。
论证三:顾客很容易区分star冰饮葡萄酒和普通star冰饮→star冰饮葡萄酒会卖得更好
①star冰饮葡萄酒会比star冰饮饮料更加成功,依靠的可能不仅仅是两种饮料易于区分,可能是因为葡萄酒比饮料拥有较多的消费者,葡萄酒的口味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人们总是对新出的产品有新鲜感,更愿意去消费新型产品。
②顾客能否区分这两种饮料,和star冰饮葡萄酒能否卖得好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顾客选择哪种饮料,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饮料是否符合自己的口感,如果star冰饮葡萄酒的口感不如普通的star冰饮,那么很有可能普通的star冰饮会卖得更好,而不是star冰饮葡萄酒。
论证四:学生具有求新心理→可以将这种新型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
①使得此种饮料打开学生市场可能不仅仅因为学生的求新心理,而是其他因素。如首先是口感,这是购买饮料的首选因素,口感好自然对打开市场很有益。其次是健康,如果饮料能有益于健康那么很多学生也会有所侧重。再次是包装,新颖时尚的包装也会吸引很多学生。
②学生具有求新心理并不意味着将这种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就能有所成效。学生的求新心理,可能驱使学生买第一次、第二次,但是时间一长,如果此种饮料本身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购买。再者说,学生喜爱的大多数还是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这种酒类饮料会被很多学生下意识地排斥。
参考范文:
“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并不意味着“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加大投资”。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加大投资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消费者偏好、市场容量、市场潜力等,而不能仅仅依赖竞争对手的一个行为。
“消费梦幻葡萄酒的顾客会在饮用时加入star冰饮”不代表“研制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会提高销售额”。喜欢这么喝的,可能只限于消费者在酒吧的时候,所以这种饮料,不一定会受到酒吧以外的消费者的青睐。销售这种饮料所获得的利润,可能很难超过葡萄酒和star冰饮一起卖的利润。所以,酒吧也不一定会选择出售这种饮料。
“顾客很容易区分star冰饮葡萄酒和普通star冰饮”未必得出“star冰饮葡萄酒会卖得更好”的结论。star冰饮葡萄酒之所以会比star冰饮饮料更加成功,依靠的不一定是两种饮料能否区分,可能是因为葡萄酒比饮料拥有较多的消费者,葡萄酒的口味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人们总是对新出的产品有新鲜感,更愿意去消费新型产品。
“学生具有求新心理”并非”可以将这种新型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学生的求新心理,可能驱使学生买第一次、第二次,但是时间一长,如果此种饮料本身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购买。再者说,学生喜爱的大多数还是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这种酒类饮料会被很多学生下意识地排斥。
综上所述,材料所提建议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盲目采纳,对企业而言是不利的。
10、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一位阿拉伯王子出门去寻宝,临行前许多人送了贵重东西,而一位长老却送了一柄小木勺,他很不以为然。沙漠的路途十分辛苦,他就扔掉了随身携带的那柄木勺。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王子找到了埋着宝藏的山谷,可他用了三年的时间都没有打开藏宝的山门。一天夜里,真主显灵,告诉他,打开山门的钥匙就是那柄不起眼的小木勺。【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这是一则寓言,要求找出所要表达的道理(即论点)。首先要概括事件,并从中筛选出重要信息:王子扔掉了他不以为然的小木勺,找到有宝藏的山谷后三年未打开大门,原来不起眼的小木勺才是打开大门的钥匙。然后,联系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进行联想和推理:“小木勺”与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东西”“细小的事情”类似,有时这些东西或事情往往在关键时刻起重要作用。然后归纳答案:有时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或者:要珍惜身边细小的事情)。
参考范文一:
所以,莫以物微而弃之。
细小的事和物就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有时却会决定成败的东西。比如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将油桶焊接剂减少几滴,就节省了千万财富;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觉察到手机系统发展迟缓,从而开创了世人瞩目的安卓系统。
从哲学角度来说,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因此,“莫以物微而弃之”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从现实角度来看,成功无捷径,有了“莫以物微而弃之”的思想,才能使我们站得高、望得远、想得全,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踏实。日本商人安腾百福就是通过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排队买面不易这一细小事情,潜心研究出了方便面这一快捷食品。还有淘宝网的创始人马云,他使淘宝网在不停完善细枝末节中收获了成功。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偶然中经过的一个又一个机遇,看似细小却威力无穷,如果把它重视起来就能取得成功。细小的事情在关键时刻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树立“莫以物微而弃之”的思想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要时常审视自己的内心,摒弃不切实际的庸俗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事多思考,重视细小事物的重要性,不要看大放小,要双管齐下。
“莫以物微而弃之”的思想是人生的大智慧。
参考范文二:
寻宝的王子丢弃了看似无用的木勺,也丢弃了唾手可得的成功。点滴之处方显人之本性,看似微末的细节才是铸就成功的基石。注重细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达成人生目标。因此,注重细节势在必行。
注重细节,可使人卑己自牧,径情直行。
蒸汽看似简单,不引人注意,瓦特却从中获得了灵感,把握了蒸汽这细枝末节背后蕴藏的机遇,发明了蒸汽机,推进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他不仅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求间的平衡。
注重细节,可使人谦卑自牧,谨言慎行。
脱鞋进仓不过是最细微的礼节,但常被忽视。尤里·加加林却从不忽视,也正因注重了这细微礼节,赢得了设计师的好感,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也使社会的航天技术有了划时代的飞跃。这是个人在有限的社会环境里实现的无限自我突破,是人生价值的升华。
反之,轻视细节往往会在关键时刻被失败迎头痛击。理查三世不过是忽视了一枚不引人注目的铁钉,却坏了一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决斗,最终亡了一个帝国。祸患长积于细微,成功的关键往往把握在生活的细小之处。看似微末的铁钉,在赌上国家命运的决斗中却成为最重要的基石。这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被铁匠丢弃,被国王轻贱,失败也是冥冥之中必然的结果。
注重细节,保持仰视的姿态,懂得向他人学习借鉴,汲取经验,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低调谦卑的姿态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生命的高度;秉承俯视的姿态,时时躬身自省,审视内心,律己自持,端正谨慎的态度,以认真严肃的姿态约束自己的人生,拓展生命的深度。
注重细节,才能突破有限桎梏,实现人与社会的无限和谐。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19-11-08
- 2019-11-15
- 2019-11-08
- 2019-10-24
- 2019-11-03
- 2019-11-05
- 2019-11-12
- 2019-11-07
- 2019-11-18
- 2019-11-19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0-30
- 2019-11-15
- 2019-11-11
- 2019-10-27
- 2019-11-13
- 2019-11-04
- 2019-11-05
- 2019-11-07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6
- 2019-11-16
- 2019-11-18
- 2019-11-14
- 2019-01-17
- 2019-10-30
- 2019-10-24
-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