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2019-11-16)

发布时间:2019-11-16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理论,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可以采取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逐渐意识到战略重要性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制定战略时运用西方战略理论成果。当然这样的运用需要根据国情而定,不能照搬。以差异化战略为例。虽然中国企业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但这也不妨碍中国企业寻求差异化的步伐。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差异化指的是超出竞争对手的部分,这体现在质量、服务、渠道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等方面,这些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中国企业把这些方面做上去,自然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在美国,人均月收入3000美元左右,购买一台冰箱占消费者月收入的比例很低。因此,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也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这就是迈克尔•波特反复提醒中国企业家要回避价格 战的原因。而在中国,降价却是唯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手段,所以中国企业深陷价格鏖战泥潭不可自拔。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理论基本上是在西方经济社会中总结出来的,其成熟性、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国也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所以,现代管理学对中国企业的适用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企业需要拿出些“拿来主义”精神,正所谓“首先复制就是创新”。现实是,现在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非常粗放,经营决策往往“拍脑袋”。中国企业亟需加强学习和借鉴,从而提升各级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中国消费者现在的产品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差异化策略在中国将大有可为,只要国内企业虚心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中国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1.质量、服务、渠道、速度做上去,也不能保证消费者一定认可,忽略其他因素。
2.消费占收入比例低,不能推出对价格不敏感,也不能推出倾向选择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
3.降价是唯一吸引消费者手段这一判断错误,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无法推出中国企业深陷价格战泥潭。
4.现代管理学在西方的成功和中西方的相同处,不能推出其在中国一定成功,因为中西方还有差异处。
5.前文说“不能照搬”指的是要灵活使用,后文说“拿来主义”、“复制”指的是照抄西方经验,原文存在前后矛盾之处。
6.管理学应该提高的是管理能力,而非业务能力,原文显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7.差异化战略必定成功的判断过于绝对,原文无法得出这么绝对的判断。

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写道:“自我意识是从感性的和知觉的世界的存在反思而来的,并且本质上是从他者的回归。……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它才是真实的自我意识。”【论说文】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一:

三点式范文《自我依存于他者》

        黑格尔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自我从来就不是一座孤岛,而是紧紧地依存于他者。
        首先,在他者眼里我就是个他者。不管你如何把自己的那个“我”看得多么高高在上,在别人看来,你我也许都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普普通通的“他者”而已,和张三李四、路人甲乙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他者,也许就会少了很多狂妄的不可一世和幼稚的自我中心。
        其次,我的在世存在要基于他者。没有作为他者的父母,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我。没有作为他者的地球、太阳、空气、水、食物……我也难以存活。没有祖传的语言文化,没有教我思考和生活技能的师长,我就不可能作为一个“人”而存在。所以,我们真的要由衷地感恩这许许多多养我育我的“他者”。
        再次,我的自我认知要基于他者。没有遭遇他者,人就不会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只有他者出现并为我的存在划出界限之后,我才认识到:哦,那是他,这是我。所以,自我意识本质上乃是一种“从他者的回归”。现代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自我更是一种镜像:对自我的评价,美丑肥瘦、聪明愚蠢、优点缺点,甚至自己的数学和作文好不好……无不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才能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
        最后,我的自我实现要基于他者。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任何人在获得生存和安全的保障后,都会渴望自我实现。但真正的自我实现从来不是那个狭隘自私的自我的实现,而是社会性大我的实现。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表面是在为自己,其实,赢得他人的承认、尊重和爱,在一个个“别的自我意识里”获得满足,才是我们努力和拼搏的真正动力。
        虽然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的他人让人讨厌,但从哲学的角度看,请你千万不要在根本上厌恶或拒斥别人,更不要说“他人就是地狱”。热爱他人吧,他人才是我们存在的根。


参考范文二:

八股式范文《自我依存于他者》

        黑格尔的这段话似乎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略显深奥、但又十分重要的哲学道理:真实的自我意识,本质上乃是从他者的回归。
        为什么说自我乃是从他者的回归?因为无论是从自我存在,还是从自我认知角度看,他者都是自我的基础,自我都依存于他者。没有作为他者的父母、环境、食物,我就不可能存在;没有他者为我划出界限,我就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而对于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来说,自我意识更像是一种镜像,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美丑肥瘦、聪明愚蠢、优点缺点、能力高低……无不是在和他人的比较后才回过来对照、认识自己的。
        认识到这个道理,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发?显然,只有我们深切意识到自我依存于他人,脱离他人之后的自我,就等于空洞苍白的零,我们才会在存在论层面上重视他人、接受他人、尊重他人;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其实就是走出狭隘自私的小我、具有大我意识的人;我们才有可能像范仲淹、袁隆平、马云一样,为了写出那个丰富大写的自我,我就必须要心系他人,胸怀天下,为更多的他人创造价值,努力赢得更多他人的承认和尊重!
        反之,认识不到自我乃是他者的回归,很可能就会完全忽略和无视他者,或者简单地把他者看作是自我的绝对对立物,而加以拒绝、排斥。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是很容易走向自我封闭、自我孤立,因此最后也是很容易走向自我毁灭的绝境的。这样的人不仅注定会人际关系紧张,而且也难成大事,因为任何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在这样一个社会化分工合作的时代,你堂吉诃德式的单枪匹马,又能做成些什么呢?
        总之,我们必须从哲学上对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有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从容地面对必须要面对的他者。

3、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上半年经济数据出来之后,关于中国经济能否回升的争议依然很大。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去库存已近尾声,故三季度开始经济将回升;悲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长期下降轨道。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未必错,因为一个是看短周期波动,另一个是看长周期趋势。短周期波动会引发政策的预调、微调,让经济增长更加平稳;而长周期下行则会倒逼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也未必是坏事。
        不过,即便是对短周期是否触底回升的判断,也不应只看全国GDP增速的数据,因为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增长模式也不相同。如重庆、贵州等地数据反映经济还完全处在上升周期中,中西部地区上半年的GDP增速也普遍在10%以上。但不少东部沿海省份的经济增速却低于7.5%的水平。由于中国GDP总量超过50%的比重在东部12个省市中,东部经济对全国举足轻重,中国经济是否回升关键是要看东部,而不应该看中西部。东部地区经济如果回升乏力,则中国经济即便见底,回升也难有持久性。其中的原因不仅是经济总量问题,更是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如前年出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中,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自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率分别为60.2%、89.2%,分别比东部高13.8和42.8个百分点。正是由于这种行政性的资金划拨,其投资效益也必将大大低于东部地区。
        今年上半年,贵州经济增速达到14.5%,位居已公布数据的各省市中第一,但该省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竟达60%,拉动经济增长9.6个百分点。这样的投资能否形成规模经济,能否有效拉动内需,却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过去10年贵州人口是净减少50多万,而全国人口增加了7千多万。投资向西,人口向东,这一现象值得反思。【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漏洞百出的中国经济分析》

        上文就中国经济的分析,在逻辑上可谓漏洞百出。

        首先,中国GDP总量50%在东部,不能必然推出中国经济是否回升就不应该看中西部。如果东部经济一直不温不火,而面积更大、资源更丰富、人口更多的中西部经济近年来却异军突起,正决定性地拉动着未来整个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时我们还能对它视而不见吗?

        其次,不少东部沿海省份上半年经济增速低于7.5%,这里的“不少”究竟是几个?三四个?五六个?还有,它们占沿海12省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是否很低?如果其他比重更高的沿海省市的增速远大于7.5%,再加上中西部省份增速都超过10%,我们还能说中国经济没有回升吗?

        再次,中西部经济的行政性资金划拨,未必就会导致其投资效益低于东部地区,因为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更并不是万能的。适当的行政手段说不准更能找准当前经济的盲点、克服市场的短视性,甘当铺路人去投资那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从而更好地拉动本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最后,贵州上半年固定投资增速高,不正好可能预示了贵州经济开始起飞、规模经济开始形成吗?否则它又何以能吸引这么多的固定投资呢?至于贵州人口虽略有减少,但其人均消费能力说不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猛提高,因此总内需仍可能是增加的。
         由于上文推理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问题,所以,它所得出的结论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4、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有人主张投资扩大生产,因为根据市场调查,原产品还可以畅销三到五年,由此可以获得可靠而丰厚的利润。有人主张投资研发新产品,因为这样做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风险背后可能有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论说文】

答案解析:解析1:
比较好的立意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题目涉及到两种观点:第一,主张扩大生产;第二,主张研发新产品。
当然,在逻辑上我们也可以推出,还有第三种思路,平衡的思路:一部分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一部分资金研发新产品。
所以,这道题目,理论上考生可以写第一种观点的合理性(现实的市场和利润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什么……),也可以写第二种观点的合理性(创新和未来的市场、利润是重要的,为什么……),也可以写第三种观点的合理性(既要立足现实,也要放眼未来……)
不过,严格来说,第三种写法,多少有些问题。因为题干是这样写的:“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所以,题干只是预设了两种选择。因此,在两种可能性里选一,应该是最扣题的,最安全的。
还有,不管选择第一种观点,还是选择第二种观点来作为你自己的论点,必须要对另一种观点做出回应(实际上就是批驳),否则审题不够全面,按理也要扣分。
最后,本题更难的一点是,无论是简单地选择前面三种观点的哪一点,都有可能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考生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怎么能自说自话、指手划脚地说要扩大生产,或要研发新产品呢?想想,这样写,阅卷老师会觉得考生懂管理吗?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文章写作过程中要尽量体现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辨证思维来。也即本题最好的立意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文章的提纲可以这样搭建:
第一段,引述题目材料,引出决策问题。
第二段:也许有人会赞同第一种观点,主张扩大生产,因为理由是……;也许有人会赞同第二种观点,主张研发新产品,因为理由是……。但是,我要说:你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吗?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你又怎么能指手画脚,自作主张地给别人做决策呢?
第三段:我认为,如果这家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没有什么眼前的生存危机,那么,就应该主要着眼于未来……;如果这家企业当下的生存都严重成问题,那么,现在就应该努力追求可靠的利润。
第四段,联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这样,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不能不了解具体情况,就指手画脚、胡说八道。
第五段,但是很遗憾,不了解实际情况而瞎决策、瞎指挥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比如王明……
当然,论说文的审题立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个人的意见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顺我者昌,是很有可能的;但逆我者亡,就未必啦。比如,如果你立意为《全面考虑各种意见做出正确决策》,也完全是可以的。
解析2:
PAY审题法,可找到正确写作要点。本题的P(Problem痛点)是企业到底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A(Attitude态度)是支持后者。因为原题有“虽然……但是”这个明显的态度词,而且说了“背后是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所以,命题人是支持选择研发和创新的。本题的Y(Key Word关键词)就是以上的“有限的”、“还是”、“虽然、但是”、“数倍甚至数十倍”。这些Key Word,可以帮我们找到Problem和Attitude。没有这些Key Word,我们就不能确定本题是必须取舍,本题是倾向后者。有了这些Key Word,我们就可以做出这个判断。
考生注意,这里面有“有限的资金”和“还是”这个词,还是指的是“or”的关系。所以,首先,本题肯定不能写成既要扩大生产,又要研发新产品。这样“骑墙派”和“和事老”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原题已经设置成二选一,不能妄图篡改原题。写成既要扩大生产,又要投入研发的文章,属于偏题作文。
本题正确的元素是“决策”、“承担风险”、“舍短期为长期”、“创新”。有些同学会单写创新,这里回应——单写“创新”属于勉强合格立意,预计分数在18-20分,但很难更高。写“勇于创新”属于合格立意。大家要注意,创新和勇于创新是不同的两个主题。这里勇字很重要。
本题含有舍短为长的决策和冒风险做取舍的内涵,所以不是单单创新。而是有个复杂背景和选择难题的创新。本题较好立意可以是:
1、舍短为长,勇于创新
2、敢冒风险,勇于创新
3、着眼长远,敢冒风险
4、着眼长远,勇于创新
以上四个立意,都属于很好的立意。总之,本题准确的立意应该是:
1、着眼长远或舍短为长之间二选一
2、敢冒风险或敢于取舍之间二选一
3、创新
应该是以上三个选项的两两结合,比较合适。为什么不能单写创新?因为本题的创新是在一个难题背景下的创新,不是简简单单舒舒服服的创新。我觉得最佳立意选择是这三个选择里,第一个选择,使用“着眼长远”这个词比较好,比另一个词好。第二个选择的敢冒风险和敢于取舍,咱们使用这个共同得“敢”字,但是风险和取舍不作为首要重点,因为风险和取舍这两个主题词考场无论写哪个,都不好写(当然如果你特别会写这两个,亦可,我只说对于多数考生不容易写)。接着选择“三、创新”。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立意是——着眼长远、勇于创新。(这个勇,就是敢于冒风险,敢于真刀真枪做出选择,本题单写勇于创新也是还可以的,前面已说)
参考范文:

锐意创新,着眼未来
        当一个企业遇到是选择投入有限资金扩大生产,还是研发新产品的困境时,企业要依据当前企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抉择。投入有限资金扩大生产,虽能解决暂时性资金流转局面,但不是最佳选择,企业应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全力进行研发,锐意创新,着眼未来。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前进动力。当今世界正在开展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次工业革命,这是时代进步的大势所趋,全球的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将全面地被这场洪流所冲击。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这场新技术革命,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将挑战转化为进步的机遇,抓住时代变革的先声,以创新为利器,突破技术和规模瓶颈,壮大企业自身实力,占领技术革命的制高点,确立领先的行业优势。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古语有云,变则通,通则久。企业通过创新战略,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焕发企业活力,从企业内部进行改造,打造符合新技术时代需求的产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营销渠道,更为精准快捷地将优质产品送到需求客户。一个企业如果不去创新,不去研发,那么这个企业将失去未来。华为,通信领域的时代领跑者,正是重视创新研发,才有了今天的行业地位和社会荣誉。华为在2012年底已拥有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从1992年开始,华为就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如此的创新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创新不是停留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践行。企业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创新,也要从行为的高度落实创新。在人才方面,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给予研发的空间和丰厚的报酬鼓励,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在组织架构方面,要成立独立研究室和创新研发部门,给予充分的权利调动资源投入研发。在高层管理方面,要把重视创新,鼓励创新观念深入到每一个高层的内心,由内而发地认同创新,支持创新。当然任何的创新行为,不能以牺牲公司生命为代价,要注意权衡创新战略的付出和代价。
        锐意创新,着眼未来,风宜长物放眼量。企业重视创新,投入创新,得到的不仅仅是新的产品,新的市场,而是新技术时代的先声夺人,遥遥领先。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由内而外地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举世变革的百家争鸣背景下,将新技术革命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和冲击,转化为企业与时俱进,向前发展的机会。

5、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以下资料摘自某杂志的一篇社论:“从历史上看,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工程师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然而,最近几年到达上大学年龄的人开始减少,而且高中的入学人数也在减少,这种趋势在今后的十年里都将会一直延续。因此,我们国家将面临接受过训练的工程师短缺的情况。如果想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我们必须增加教育投资,而且要尽快。”【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到达上大学年龄的人减少→受高等教育人数减少→受训工程师短缺
①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并不等同于接受过训练的工程师,不能将二者混淆。最近几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减少,受训的工程师不一定减少。因为工程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受训练,而非一定通过接受高等教育。
②导致受训工程师短缺的原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例如专业进入门槛增高、学费增高、就业前景不好、行业需求量少等,并不一定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减少”有关。
③即使近年受高等教育人数减少,未必造成受训工程师短缺。如果到达上大学年龄的人中有相对于之前更高的比例进入大学,同时入学的学生多数选择了工程专业,那么进入大学的人数反而会增加,攻读工程师相关专业的人数也可能会随之增加。
论证二:高中的入学人数在减少→受高等教育人数减少→受训工程师短缺
①造成接受过训练的工程师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工程师专业的毕业难易度、工程师专业就业的难易程度、就业后的薪资水平。可能高中的入学人数变化未必影响受训工程师是否短缺。
②高中入学人数减少,但是如果高中阶段辍学的人也减少,大学入学人数可能会增加,或者高中入学人数减少是因为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其他的教育途径进行专业培训,而这部分人中有相当部分学习的是工程专业,那么工程师的人数反而会增加。
论证三:增加教育投资→解决受训工程师短缺→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
①增加教育投资,但具体投资方向并未说明,如果更多增加的是基础阶段教育投资,对于解决受训工程师短缺的问题并没有太多帮助。
②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依赖于大学提供的工程师数量,该假设显然过于简单。其他领域的人才,例如:国际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等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仅仅依赖解决受训工程师短缺的问题,显然不足以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
③仅靠增加教育投资,而忽略加大对科研投资、提高国际政治地位、增强经济实力的战略安排,即便受训工程师短缺的问题得以解决,国际市场竞争力未必能得以保持和增强。

6、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曾几何时,新生的民营航空公司被种种负面消息所困扰。曾经有人预言,首飞的奥凯将很难摆脱退出舞台的命运。然而,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甚至是挣扎,进入今年以来,民营航空已经明显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态势,成为市场的领军者。
       A航第一集团国际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与奥凯航空有限公司签署10架国产支线飞机“新舟60”融资租赁合同,而这个扩张速度超过了同期其他民营航空公司。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奥凯公司的机队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
       武汉东星正式获得开通国际航线资质则更加引人注目。东星航空成为第一家获准可以进入国际航线市场的民营航空公司,目前该公司的东南亚国际航线也在筹划之中。在解决飞机运力后,未来还将开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际航线,打通以武汉为枢纽的空中国际化走廊。
       在已经运营的民营航空公司中,各家都在寻找适合只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
       东星民营航空公司老总介绍:“我们将和旅游公司合作,配备大量旅游车辆,可接送旅游团队。旅游和航空联合,是其他旅行社和航空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预计一架飞机每年的营运收入可以增长25%,这样我们就可以扭转亏损现状。”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总裁就说过:“我不担心上座率,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特别是出去旅游的农民。”很显然这家航空公司对客源问题没有任何的担心,毕竟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会像商务人士一样成为他们稳定的客源。
       华夏航空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贵州,并在重庆设立了基地。目前该公司已开通31条航线,通航22个城市,初步搭建起了覆盖西南地区的支线航空网络,并计划在3年时间内在全国建立6个基地,形成覆盖西南、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支线航空网络,该公司也将成为国内客货运输航空网络最为庞大的航空公司。【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奥凯航空机队扩张速度快于其他公司→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
①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机队扩张速度快于其他民营航空公司,并不意味机队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我们必须了解其他类型航空公司比如国有航空公司机队的现有规模。如果基数有很大差别的话,增长速度快,并不能说明其现有规模就一定大。
②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机队扩张速度快于其他民营航空公司,说明奥凯公司同期发展比其他公司要快,如果奥凯公司位于起步阶段,虽然扩张速度快,但其规模可能是最小的。
论证二:武汉东星公司开通国际航线→成为行业领跑者
武汉东星公司开通国际航线可能得益于武汉是中国民航改革试点城市等因素。我们必须考虑东星民营航空公司所在区域的特殊性,这样就不能说明开通国际航线是民营航空公司独有的优势。解决运力是一个假设,它发生的可能性还需要研究,因此对未来的预测过于草率,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论证三:武汉东星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5%→扭转亏损现状
①东星公司现有的优势很有可能在被别人模仿后而丧失。25%在没有基数的情况下,也不能说明问题。现在的亏损状况没有明确的论述,25%的增长能否弥补亏损也无从谈起。
②在基数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得出营业收入的多少。假设基数很小,原来的营业收入很低,即使增长了25%营业收入也没有大幅度增加,况且假如目前亏损状况很严峻,即使增加的25%的收入很客观,也不一定能弥补巨大的亏损。
论证四:还有很多人没坐过飞机,特别是出去旅游的农民→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像商务人士一样成为稳定客源
①农民和商务人士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偏好是不一致的。在不考虑农民消费水平的情况下,便将其作为未来的潜在客户,显然存在不当类比。
②即便许多出去旅游的农民没有坐过飞机,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不高,即使出去旅游也可能不坐飞机,而是选择价格适中的汽车或者火车,或者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旅游,可能不需要乘坐飞机,因此也不必然成为春秋航空公司的稳定客源。
论证五:华夏公司形成大范围的航空网络→成为国内最庞大的航空公司
①评价一个航空公司是否为国内最大由多重指标共同衡量:内部因素比如公司自身经营规模、资金周转、客户群体等,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竞争对手公司的规模及航空网络覆盖范围等,材料提供指标显然过于单一。
②华夏公司的支线航空网络覆盖范围广、航线多,只是说明该公司自身具有的优势。但有可能还存在别的航空公司比华夏公司的优势更加明显,则华夏公司不必然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

7、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以下内容选自一家商业集团的项目报告书。
       当公司为新的百货商场选择位置的时候,应该留意S市。即使是在近期的经济衰退之中,S市的失业率仍然低于地区的平均水平。S市是该区的工业中心,而且从历史来看,它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已经超过了它在该区所应该承担的份额。因此我们在S市投资百货商场,将会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支持我们的发展。
       另外,该市一直通过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高科技企业,从而扩大城市的经济基础,这些对我们的百货商场而言都是利好的信息。
       调查显示“平均39%的中年消费者把他们的日常开支花在大百货商场的商品和服务上,而对于年轻的消费者只有25%的人会这样做。”在未来的十年中,S市的中年人数量会急剧增加,并且该市的零售业会有快速的增长。我们的百货商场拥有更多能够吸引中年消费者的商品。因此,我们的商场一定会在S市有较大发展。【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S市的失业率仍然低于地区的平均水平→我们在S市投资百货商场,将会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支持我们的发展
①在近期的经济衰退中,全国的失业率水平如何?该地区的失业率水平在全国排在什么样的位置?如果该地区的失业率水平排全国前列,那么,虽然S市的失业率水平低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也不能得出S市失业率水平低的结论,更别提有足够的购买力了。
②即使S市失业率低也未必能说明S市有足够的购买力。想要判断S市民众的购买力,除了要知道S市的失业率以外,还需要知道该市的工资水平、人们的消费习惯等情况,仅仅只是失业率低未必有说服力。
论证二:S市提供的工作岗位已经超过了其在该区所应该承担的份额→我们在S市投资百货商场,将会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支持我们的发展
①即使S市工作岗位多,也未必能说明S市有足够的购买力。想要判断S市民众的购买力,除了要知道S市的岗位数量以外,还需要知道该市的工资水平、人们的消费习惯等情况,仅仅只是工作岗位多未必有说服力。
②即使S市提供的工作岗位已经超过了该区所应该承担的份额,但如果S市薪资平均水平普遍偏低,而商场走高端进口商品路线,那么可能不会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支持商场的发展。
论证三:提供优惠政策来吸引高科技企业→这些对我们的百货商场而言都是利好的信息
①百货商场是高科技企业吗?论证者并未分清两者间的区别。该市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针对高科技企业的,而对百货商场方面的政策却不得而知。
②该市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针对高科技企业的,如果该市为了吸引高科技企业,把所有优惠政策都向高科技企业倾斜,而对零售业进行严格控制,那么,这对“我们的百货商场”而言,就不会是“利好消息”了。
论证四:在未来十年,S市中年人数量会增加→我们的商场一定会在S市有较大发展
且不说材料中的调查是否可靠,即使可靠,我们也无法以现在的消费倾向说明未来十年的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很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年消费者已转变观念,大幅减少其在百货方面的消费。论证者有“忽略发展”之嫌。
论证五:S市的零售业会有快速的增长→我们的商场一定会在S市有较大发展
该商场可能只是该市的零售行业中的一个店。即使该市的“零售业”有快速增长也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商场”也会有较大发展,行业的形势未必能代表每一家店的形势。
参考范文:

“对百货商场选址S市”的质疑
        上述材料通过S市购买力及相关政策的分析以及对S市未来消费情况的预测,得出结论,认为他们的商场一定会在S市有较大发展。其论证,看似有理,其实不然。
        首先,“我们在S市投资百货商场,将会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支持我们的发展”,值得商榷。在近期的经济衰退中,全国的失业率水平如何,该地区的失业率水平在全国排在什么样的位置?如果该地区的失业率水平排全国前列,那么,虽然S市的失业率水平低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但也不能得出S市失业率水平低的结论。同时,即使S市失业率水平低,也不必然推出“有足够的购买力”的结论,因为收入情况上文没有交待。
        其次,S市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高科技企业”未必对我们的百货商场而言都是“利好消息”。该市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针对高科技企业的,而对百货商场方面的政策却不得而知。如果该市为了吸引高科技企业,把所有优惠政策都向高科技企业倾斜,而对零售业进行严格控制,那么,这对“我们的百货商场”而言,就不会是“利好消息”了。
        再次,论证者由39%的中年消费者青睐于大百货商场的商品和服务,在未来十年,S市“中年人数量会增加”,不代表我们的商场一定会在S市有“较大发展”。且不说材料中的调查是否可靠,即使可靠,我们也无法以现在的消费倾向说明未来十年的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很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年消费者已转变观念,大幅减少其在百货方面的消费。
        最后,该市的零售业会有快速增长,就能说明我们的商场一定会在S市有较大发展吗?该商场只是该市的零售行业中的一个店。即使该市的“零售业”有快速增长也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商场”也会有较大发展,行业的形势未必能代表每一家店的形势。
        综上,上述论证是欠妥当的,其建议也是让人难以信服的。

8、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叫着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招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它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参考范文一:

勇于超越自我
        乌鸦模仿老鹰从山上俯冲而下,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依旧得到了孩子的赞赏。勇于超越自我,方能获得掌声。
        超越自我是指对超出自己能力的事物进行努力的尝试。挑战自我并不是对自我的认知不清,而是自我能力的升华。马云曾是英语教师,却放弃了稳定的职业而挑战商场做企业家;娜塔莉虽身体残疾,却挑战奥运会健全选手等,都是勇于超越自我的典型代表。
        超越自我有利于个人在能力上有所突破,有利于个人增长见识,拓宽眼界,提升能力,取得成功。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从北大辞职为的是超越自己目前的事业。他的成功或许有很多因素,但是绝对离不开他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做事像山、做人像水”很形象地形容了人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在面对目标时,要像山一样坚定不移地追求,要具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
        超越自我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苹果公司作为最大的创新标杆企业,一直在不断地超越自我,生产出很多创新产品,成功调动了人们的购买欲望,销售量节节攀升。苹果公司不满足于已经收获的成功,坚持技术创新,以创新科技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打败其他竞争对手,从而占领市场,基业长青。
        然而,不敢勇于超越自我的个人和企业,只能固守自己已有的本领,这不利于个人能力的突破,不利于个人进步和提升人生价值。同时也不利于企业扩大市场及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利于提高其产品竞争力,最终导致企业停步不前,甚至失败。
        勇于超越自我,要求个人在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要多思多想,具有超越精神。在行为上要打破常规,超越自我。要求企业建立起积极的企业文化,倡导、鼓励员工要勇于超越自我,发挥潜能。在行为上更应超越自我局限,增强核心竞争力,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确立明确的目标,有方向地挑战自我。
勇于超越自我,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参考范文二:
敢为天下先
        乌鸦想学老鹰的样子抓起小羊,最后不但没有成功,反被牧羊人抓住,受到奚落与嘲笑。读完这则寓言,我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我想到我们人类的先驱者,他们多像那只敢想敢做的乌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曾被称为疯子、狂人、傻瓜,可要是没有这样的疯子、傻瓜率先大胆尝试,或许人类至今仍居住在山林里,过着茹毛饮血、攀爬腾挪的动物式生活。
        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必定有第一个勇敢地站立起来靠双腿支撑身体走路的人,必定有第一个为使整个群落度过饥荒而品尝各种植物果实的人,必定有第一个用火烧烤食物使人类脱离动物状态的人,必定有第一个尝百草知药性想法救治自己和他人的人……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的人们眼里是何等鲁莽不智!获得成功的尝试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尝试者往往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可他们的人格是高尚的,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他们是值得后世的人们永远纪念和尊敬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有什么理由嘲笑那只模仿老鹰尝试抓起小羊的乌鸦?
        中国的明代有个异想天开的人名叫万户,他坐在椅子上,手擎着两个大风筝,身上捆绑着47支火箭,企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来翱翔太空。他的想法和做法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真是愚蠢可笑至极,他失败了,并且为之丢了性命。然而几百年后,人类终于实现了太空飞行,而且原理与万户当初的尝试很是相似。可以说,万户是世界航天界第一只敢于尝试飞行的“乌鸦”。他的名字,现在成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的名字,人类是懂得尊敬这位伟大的航天事业的先驱者的。
        古今中外历史上有无数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思想行为标新立异的奇才异人,这些人类中勇敢的先驱者当初的思想和行为就像那只敢于模仿老鹰的乌鸦一样,是为人们所不理解、甚至被加以嘲笑的,可事实证明,正是这些敢冒傻气的人类中勇敢的“乌鸦”,大大地推动了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我钦敬“乌鸦”身上所体现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挑战未知,挑战极限。
        那只模仿老鹰的乌鸦一,点也不可笑,相反,它的想法很大胆,它的行动很果敢,它的失败令人同情,它的精神将永远闪光。

9、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一位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到山顶的雪。”山顶的雪,牵引着每一个上山的人,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定的路径和方式。【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考生着眼于“为什么追求”,即“追求的意义”“追求的价值”,可以谈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永恒不变的追求。平庸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考生立足于追求的目标,可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生活中,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享乐,也有人追求挑战和卓越。不同的追求,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生也可着手于追求的过程、结果,表达如何去追求和追求的感受。可以通过联系亲身经历,或者构思一个故事,想象并展现追求理想的艰难过程和美妙结果。
参考范文一:

谈追求
        有成功者认为追求成功的过程最令人怀念,有登山者认为追求是攀登的动力。可见想要攀上人生的高峰,追求必不可少。追求,即对人生目标的尽力求索,是实现人生意义的必由之路,是回馈世界的身体力行。
        无追求何立人?
        司马迁对史实的追求著《史记》,李时珍对医药的追求著《本草纲目》,贾思勰对农业的追求著《齐民要术》。古之先贤,若没有心中所求,又怎能有为事业奉献一生的勇气呢?他们都是不愿碌碌无为过一生,想实现活在人世的意义而追求心中的理想。由生命源头升起的信念正是他们毕生追求的所在,也正因如此,他们名垂史册,成为“大写的人”。而人生若没有追求,就极易向自己妥协,大多数人会半途而废,三分热度,得过且过。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什么,因而需追求,方立人。
无追求何利世?
        人的存在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是利于世界发展。人虽渺小,思维却无穷,只要心中有追求,便有利世之机。居里夫人对未知物质的追求推动了癌症治疗的进步,钱学森对空气动力学的追求推动了国家的强盛,蒂姆伯纳斯李等人对互联网的追求推动了世界信息化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自身的追求,这些载入历史的先贤们无一不用自己的追求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而没有他们的追求,我们将生活在怎样黑暗落后的世界?追求以利世,请为世界行动。
        然而,为何大多数人都不能成为成功人士,或攀至顶峰的登山者?因为只是心有追求往往不够。追求的路上多险阻,也并非时时都有绚烂风景,反之大多数时间都枯燥难熬。坚毅之心,勇敢之心,乐观之心,在追求路上缺一不可。你莫焦急,莫害怕,路虽不平,道阻且长,也终有到达的一天。追求不易,且行且珍惜。
       为立人而追求,为利世而追求,愿你不负此生。
参考范文二:
人生贵在追求
        一位成功人士曾感慨:“留在记忆中的,不是成功的喜悦,倒是曾经苦苦的追求。”的确,人生贵在追求。
        追求,即用积极的行动达成目的。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往往伴随着苦涩而漫长的追求。
人生的长度有限,但人生的高度因追求而无限。追求,使我们不断认识现实,触碰自己的弱点,做出调适,不断积蓄向高处生长的力量。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正是在追求中达到人生新高的最好例证。不论是京瓷还是KDDI,他都倾注最大的精力,每一个环节力求完美,不断查找并击破障碍,得益于这份刻骨铭心的追求,稻盛和夫打造出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可见,生命纵然有限,我们仍可以凭借努力的追求,达到理想的高度。
        生命的宽度有限,但生命的深度因追求而无限。人生的宽度往往受自身条件及外界环境的制约,因此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往往很有限,当短期内难以完成所有目标或做出尽可能多的选择时,我们可以择一而从之,抽丝剥茧,掌握要领,追求卓越。例如,一个学者难以在所有学科都有所建树,却可以在某一门学科中不断深挖,学精学透;一个企业,难以在所有行业都做到领先,却可以在一个行业中恒久追求,参透规律,成为行家或寡头。
        当然,追求并不是对目标的简单追逐。一方面,我们要将眼光投向高处,全面规划,细化目标,围绕一根主线展开高效的行动;另一方面,要将行动扎根于深处,俯身探索,寻找问题的根源,化繁为简,将障碍逐个击破,一步步达成目标。
        正如苏联的萨帕林娜所言:“只有不断的追求探索,永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的人,生活才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停止追求的人,犹如行走于幽暗的隧洞,捕捉不到生命的微光,亦难以领会人生的价值。
        人生贵在追求。

10、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串葡萄有很多种吃法:有人先吃好的,再吃坏的;有人先吃坏的,再吃好的;有人好坏一起吃,抓到哪个吃哪个;有人只吃好的,把坏的留给别人吃;有人只吃坏的,把好的留给别人吃;有人把葡萄榨成葡萄汁;有人把葡萄酿成葡萄酒;有人把葡萄晒成葡萄干。【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勇于创新
         一串葡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吃法,有的人先吃好的,有的人先吃坏的,有的人把葡萄榨成汁,有的人把葡萄酿成酒,有的人把葡萄晒成干。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创新,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创新就是指创造新的东西,主动更新,懂得变化,而不是故步自封,是一种认真做事,诚恳待人,勇于拼搏的人生态度。
        勇于创新,有利于我们突破传统,打破常规的落后与限制,不满足于现状并不断超越,获得更大的发展,寻得更好的出路。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这使得稻谷在1976至1987年间增产1000亿公斤,后来在1995年他又研究出了两系法杂交稻,大概又比三系法增产百分之五到十。然而袁隆平仍不满足,又开始搞超级稻,并在2004年使得超级杂交稻取得重大突破。袁隆平曾说:“搞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创新,不满足现状。”正是袁隆平的创新精神为他带来了荣誉和财富,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勇于创新,国家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被历史进程所抛弃,才不会被淹没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才能保证国家富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邓小平大胆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使中国由贫穷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此外,“一国两制”的构想使中国完成了统一,香港和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些都是创新为古老的民族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是创新让中国更加富强。
        勇于创新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满足于现状,具有创新意识;在行动上,要不盲目地抛弃传统,要积极地钻研,要勇于创新,进而取得更大成就。国家应该倡导“创新”风尚,把握时机,与时俱进,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创新的社会风气。
        创新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高贵的品质,只有创新,我们才能走向成功,国家才能富强。
参考范文二:
坚守特色
        一串葡萄有很多种吃法:有人先吃好的,有人先吃坏的,有人只吃好的,有人只吃坏的,然而,也有人会榨成葡萄汁,酿成葡萄酒。
        诚然,葡萄的吃法有很多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吃法,有自己的特色。
        特色即是自己所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敢于自荐的毛遂,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他们都是坚守特色的典型代表。
        佛说:一滴水要永恒,就要把它放在大海里。这是对的,部分总要依赖总体才能长久。但是这并不等于部分就没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由每一滴水汇成的大海的颜色是蓝的,但是每一滴水却都是无色的。作为个体总要保持独立的个性,坚守自己的特色。
        唯有坚守特色,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才能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潜能,从而成就卓越人生。马云的成功就得益于其特立独行的气质,在一次访谈中,马云曾提到“要想成功,就要与众不同,就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正是这种与众不同,成就了马云,成就了阿里巴巴。
        反之,如果我们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懂得创造与众不同的地方,那么,很可能永远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人生也将黯然失色。
        要做到坚守特色,我们应该在思想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意识到坚守特色的重要性,摒弃“盲目跟风”的错误思想,培养独立精神;在行动中,我们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持之以恒的锐气,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做事的风格,在实践中成就辉煌人生。
        唯有坚守特色,方能成就卓越人生!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