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模拟试题(2019-10-30)
发布时间:2019-10-30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及、软件的创新使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无疑也依靠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毋庸置疑,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还远未结束,互联网技术将会有更大发展,人类社会将有更惊人的变化,可以预言,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1.“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使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不必然推出“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前提与结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全球化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都是受益者,可能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2.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此处“世界是平的”则是“混淆概念”。“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由于各自基础不同,即便接受同样的信息,二者使用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无法推出“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3.“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显然是存在他因。而由中国经济的起飞,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则是归因不当和以偏概全。
4.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循此前提,可知该变化应该有好坏两个方面,因此,不必然推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
5.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则是类比不当。
参考范文:
首先,作出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世界是平的》一书,但事实上这只代表一家之言,况且该书所说“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这一断定明显是错误的。全球化在目前的正确含义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与作为政治概念的疆界不同,自然也不可能抹去所有国界,否则就不存在关贸问题了。而将“世界是平的”不当地解读为世界正变得无障碍,无差别,甚至无疆界也显然既歪曲了原义,也不符合事实。因此全球化未必就能让世界变平。
其次,材料在论证中认为现代网络技术使得穷国和富国一样可以获得许多最新信息,但这不能夸大为在获得特别是利用信息方面,穷国和富国拥有相同的权利和能力。什么样的信息能进入网络,进入网络的信息要发挥何种影响力,这恰恰是由富国、强国决定和操纵的,怎么可能使得穷国和富国一样呢?况且,穷国完全有可能因受经济条件所限无法购置相关设备,从而导致与富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再次,材料作者认为日趋平面的全球化会缩小各国的贫富差距,其实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该论者理应知道,信息的畅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使穷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另一方面,正如《世界是平的》一书所指出的,它也能使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因此,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乃至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否则无法解释,在同样平的世界,为什么当今有的国家腾飞,有的停滞不前,还有的甚至长期面临危机;即使在腾飞中的国家内,例如中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也已成为最急切的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该论证存在着种种逻辑错误,由此得出来的预言并不可信。
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和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飞机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采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和麦道于 1997 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波音公司,以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立意:
1.合作的优势
2.外在压力可以暂缓内部矛盾
3.赢得竞争需要出新
4.没有永远的定局
5.选择合作,拥抱未来
6.竞合实现双赢
参考范文:
首先,愈演愈烈的全球化竞争要求我们学会合作对敌。在全球化浪潮血洗一切的时代,单个企业犹如荒原上势单力薄的羔羊,一不小心就会遭遇一群饿狼疯狂的扑杀。正是基于“合则存,散则灭”、“群则强、孤则败”这个最基本的商战智慧,整合了欧洲各国力量的空客成立了,而空客的成立又进一步刺激了波音和麦道的这对冤家对头的“联姻”。
其次,单个企业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学会合作对敌。任何特定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聪明的企业家在利用好自身资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会通过合作来借助于别人的力量。同样是70年代,李嘉诚和包玉刚这两位华商就曾精诚合作,借助彼此的力量,联手上演了一出出“蛇吞象”的惊天大戏,最终分别把和记黄埔和九龙仓这两块大肉硬生生地从英资大财团的身上撕咬下来,据为己有。
再次,避免内耗、一致对外也要求我们学会合作对敌。商场上虽然免不了打打杀杀,但绝不是见人就杀。有时候,相比四面出击、处处树敌,团结合作恐怕是一种更高的商业智慧。义乌、温州小商品一直以来,为什么身陷红海而难以自拔、更难有较大发展?恐怕和他们精于内斗、爱和中国同行打恶性价格战有关。相反,为避免内战、一致对外,聪明的东航和上航、优酷和土豆就先后化敌为友,像波音和麦道一样,实现了整合。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一直在告诫我们: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可以联合的朋友,才能让我们真正有力量去对付那些真正的敌人。
3、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的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要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经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者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到这一机制的制约。
再者,由于制衡的核心是权力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平衡就可以使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观念本身蕴含平等的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利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企业一定能够成功。【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1:权力制衡对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
分析:未必,因为被分解的权力还可以相互勾结。
论证2:权力监督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内,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分析:未必,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理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论证3: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能确保企业的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从而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分析:未必,因为环境与条件也许非常不利于决策的实施。
论证4: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权力的平衡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分析:未必,因为运营平衡还包括了产品的供需、资产等方面的平衡。
论证5: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平等观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分析:未必,因为平衡不等于平等,另外平等的夫妻也可能经常吵架。
参考范文:
首先,根据权力分解就断然推出所有的权力滥用将被杜绝,明显是很不严密的,因为被分解的权力还可能相互勾结,一起滥用权力。这种狼狈为奸的权力滥用又岂能被权力分解彻底根除?
其次,断定严密观察能确保企业运营不可能产生失误,犯了强加充分条件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观察者和控制者本身由于自身的种种局限,不可能不犯错误,当然也就不能奢望他们可以杜绝企业运营的所有失误。
再次,就算大家都不敷衍塞责,但就此推出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定能确保实施的有效性,也是有明显漏洞的,因为实施结果不只是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也取决于客观条件。“大跃进”般违背客观条件的蛮干和盲动,注定是要失败的。
另外,单凭企业的权力平衡就断定企业的整个运营也会平衡,未免是以偏概全。试想如果某企业所有的权力拥有者都一致同意今年企业多生产某种产品,但它在市场却是供过于求的,这样的供需关系不平衡的企业,运营就不可能平衡。
最后,把权力制衡等同于权力平衡和权力平等,无疑是混淆概念。比如支点上的杠杆左右两边两个向下的拉力可以相互制衡,谁都不能再动,但杠杆未必就是水平的,两边的力的大小也未必就是相等的。另外,平等也未必就能导致和谐和稳定,夫妻平等但还经常吵架甚至离婚呢。
综上所述,上文的推理是不严密的,结论也是很难必然成立的。
4、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个合格率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但它也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就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巴顿将军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主却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那每次验货时,我就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你亲自跳伞,以此来检测它们的合格情况。”果然,奇迹出现了,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首先,压力逼一逼,奇迹就有可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习惯和惰性有时会自我设限。这时逼一逼,就有可能突破这个所谓的极限,于是奇迹也许就会出现。残酷的二战逼着巴顿必须要保护好伞兵,因为这是盟军的奇兵。在巨大的战争压力下,巴顿不得不在验货制度上把厂主绑上降落伞。但就这么一逼,就逼走了不可能,逼出了合格率的奇迹。同样,历史上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巨大的压力逼出来的胜利奇迹。
其次,用心想一想,奇迹就有可能。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你暂时还没有想到相应的方法。在冥思苦想之后,如果再用心想一想,也许就会迎来思想的灵光。巴顿用心想一想,想出了新的验货制度;厂主用心想一想,也许就想出了生产降落伞的新材料或新工艺。同样,阿基米德的浮力定理、凯库勒的苯环结构、屠呦呦的青蒿素……这些科学史上的奇迹哪一个不是在历尽无数思考绝境之后,绞尽脑汁用心想出来的?
再次,思路换一换,奇迹就有可能。人是会思想的动物,但人也会经常陷入偏见、盲区、定势等思维的死胡同,滋生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极限错觉。这时,换一种思路想一想,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可能也就变成可能。巴顿改换了验货的思路,就倒逼出了降落伞合格率100%的奇迹。同样,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计、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无不都是改换思路、换出奇迹的经典例证。 不要随便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做到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再努力一下,奇迹真的就有可能出现!
5、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据《财经》消息,央企主要负责人的薪酬调整方案初稿已经草拟完毕并开始征求意见。其主要建议是,央企与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年薪不超过60万元。央企主要负责人将降薪70%的新闻传出后,引起一大批网民的热烈争论。
正方:数据显示,前年央企主要负责人平均薪酬72万元;去年四大国有银行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大部分超过100万元。和城镇职工平均薪酬相比,这些数字看起来很高,但和私企、同类外企相比,真不算高。去年美国花旗银行全球首席执行官Michael Corbat薪酬是1450万美元。降低央企高管薪酬,恐影响企业运营的效率。
另外,明智的央企薪酬改革应该只改增量、不改存量,尊重既得利益,以减少改革的阻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把央企高管的薪酬一下子降70%,谁受得了啊?要是现在的高管消极与隐性地抵制改革、横在位置上不干事,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改革也要讲智慧、讲策略,要善于争取改革对象的配合,而不是粗暴地把改革对象推向对立面。
反方:这次改革将央企高管分为市场竞聘和组织任命两种,降薪的是后者。根据《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国企高管究竟该拿多少钱》的说法:如果是国家雇员,那么,原则上以较高级别的国家公务员薪酬为基本参照,加上体现经营业绩和风险报酬的激励性报酬;如果是企业雇员,那么,其薪酬同企业效益直接挂钩,可以拿到与非国有企业同类高管收入水平相当的报酬。所以,不会影响企业运行的效率。
而且,组织任命的主要负责人即使降薪了,仍有体面的薪酬,60万年薪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为18311元)三十多倍。【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热议之后的逻辑分析》
央企负责人降薪的新闻引发网民热议。下面我们对这些议论做一些逻辑的分析。首先,正方以现有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和私企外企比不算高来反对降薪,有机械类比的嫌疑。现有央企大部分经营的国家垄断性资源,而非单纯的市场资源,所以,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自然要比私企外企性少很多,因此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同理就应该比它们低一些。
其次,新闻说降薪的是央企主要负责人,正方后来却把它偷换成了普遍的央企高管。也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并没有降薪,而且央企主要负责人来央企工作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升官而不是为了发财,这样,他们降薪未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乃至整个企业运营的效率。
再次,正方的预设“改革应该只改增量、不改存量”也未必成立。既得利益者终究只是少数,改革不合理的既得利益也许能赢得更多的未获既得利益者的拥护,这样可能会更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至于少数胆敢对抗改革的顽固派,撤职换人不就解决了吗?
另外,反方的推理也有问题。降薪的只是组织任命的那些人,推不出此次降薪不会影响企业运行的效率。也许负责人降薪后会认为,同是央企管理人员,为什么我作为负责人,薪酬却比我的下属雇员还要低?这种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感很可能就会导致他们消极怠工。
最后,就算降薪后的年薪比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也推不出反方所谓的此次降薪可行的结论,因为这个标准本身并不科学。央企负责人的能力、贡献和工作强度都是普通老百姓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上述热议还有待进一步的商议。
6、 曹操攻打袁术时,部队缺粮,粮官王垕来请示曹操。曹操说:先用小斗分发,以应一时之急。王垕说:如果士兵抱怨,怎么办?曹操说:我自有办法。几天后,果然军营里怨声四起。
曹操于是偷偷把王垕叫来,说要借他的头示众以稳定军心。面对王垕的争辩,曹操回答说:“我也知道你没有罪,但不杀你,部队会造反;你死后,我会善待你的家属,你就放心去吧。”然后立刻将王垕斩首示众,贴出布告:粮官王垕故意用小斗,盗窃军粮,现已正军法。曹操终于把军心暂时稳定了下来。【论说文】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别玩没出息的“杀人游戏”》
不去真正地解决缺粮问题,却沉湎于玩什么“杀人游戏”,曹操这样做虽然暂时把军心安定了下来,但其实是很危险的。首先,它不过是一种扬汤止沸的做法。曹军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缺粮,曹操的伎俩虽能稳定一时的军心,但真正的缺粮问题并未解决,日后,它还会更加紧迫地暴露出来。到那时,难道你再杀张垕、李垕不成?而且你杀人再多,粮食还是照缺不误啊。你曹操作为三军统帅,不想方设法去筹粮来试图解决根本问题,却津津乐道于玩这种没出息的“杀人游戏”。可气可恨!
其次,它也许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曹操所以相信先骗后杀的连环计能稳定军心,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能一手遮天,完全掩盖事实的真相。但天下根本没有不透风的墙。曹操的这种“杀人游戏”,日后必将泄漏出去、流传开来。而将士们一旦知道了事实真相,不仅可能军心涣散,甚至可能人人自危,担心自己哪一天也会像王垕一样莫名其妙地成为你曹操的替罪羊,所以干脆先下手为强,主动朝你反戈一击。到时,看你杀人者是如何被杀!
最后,凝聚军心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暂时的缺粮,并不必然导致军心涣散。如果我是曹操,我会告知将士们暂时缺粮的真相,所以,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奋力打败袁术才能继续生存。而我自己以及各位将领也将以身作则,减少每天的口粮,以与大家共同渡过难关。相信曹操的这种坦诚、气魄和胸怀,必将大大激发三军将士与袁术殊死一战的决心,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真正化解缺粮的问题。
军中缺粮,本是曹操的第一个错误。但它是可以原谅的,或许也是可以弥补的错误。可曹操正事不做,偏偏像当代的网游少年一样沉湎于没出息的“杀人游戏”,这不能不让后人的我唏嘘不已。
7、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就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材料涉及“老人”“年轻人”“胡杨树”等几个对象。
①从“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无碍”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②从“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③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这一点上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实基础。
参考范文一:
所谓逆境,就是不顺利的环境或艰苦的环境。逆境,不是绝境。逆境一方面给人增加焦虑、忧愁、痛苦,带来不幸;另一方面,逆境却又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在事业上更有建树。
纵观古今中外,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锻炼人的心智,进而造就人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生前生活困苦,耳聋更是给他以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被命运打败,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在他耳聋之后,以齿代耳创作出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然而,逆境中,许多磨难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有些弱者也许会因磨难过大、压力过重而无法继续前行,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电商网站Ecomom联合创始人乔迪·谢尔曼(Jody Sherman)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最终失败了。在面临创业失败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让整个创业圈感到震惊,并引起人们对创业热的反思。
逆境造就强者,我们在面对逆境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勇于征服每一个困难,在自己的成才之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面对逆境时,不要胆战心惊,要沉着冷静,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强者。
逆境,强者的成才之路。
参考范文二:
逆境是人生中诸多失意无奈、充满挫折的艰难境地。固然每个人都存在“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梦想,然而“生如逆旅”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直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需要不断探索追寻生命的真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犹如试金石,能激发出我们最大的潜力,锤炼我们的心性,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囚而作《史记》。逆境从来不能困住勇者的步伐,英雄在逆境中依然演绎出无限精彩的人生。他们在逆境中成就了自己,也为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点燃了属于自己的一盏灯。
反之,倘若人生一帆风顺,不曾经受逆境的磨炼,也许就会如《伤仲永》里面的天才仲永一样早早地耗完自己的才华,庸碌一生。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面对逆境,从思想上我们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精准规划人生。不对过去经历的苦难做无谓的怀缅,不过分计较得失,也不对尚未发生的事过分担心和想象,所谓“勇者无惧”。从行动上,我们要脚踏实地,专心投入,心无旁骛,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因身处逆境就自乱阵脚,也不能急于求成,好高骛远。
想变成珍珠就要经受河沙的洗礼,想成为美玉就要忍受刻刀的雕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你可以靠思想上的隔音器隔绝喧闹声。——罗斯
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萧伯纳【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理性思维便是指对事物理智客观的、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分析。“卧龙先生”诸葛亮在三国纷乱的年代对天下局势理性分析,并做出正确决定,辅佐汉室的刘备,铸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这不就是用理性思维成就卓越人生的最佳诠释吗?
只有理性思维才能使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混乱烦琐的表象中抽丝剥茧地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美国科技狂人马斯克,在理性分析了当今缺乏能源的局势后,决定研发电动汽车,用电来弥补能源的匮乏,最终研发成功,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
理性的思维可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时代的主宰者。土豆视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局势进行理性分析,选择与优酷视频合作,并最大额度地占领了视频市场。土豆、优酷的理性联合不仅走在竞争对手的前列,更在行业中掀起大浪,与此同时,也在互联网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可观的利益回报。
反之,如果个人和企业没有理性思维,感性做事,结果往往会导致失败。例如方仲永年少得志,感性行事,后天不思进取,最终碌碌无为。以前手机行业的“老大”诺基亚,也是由于缺乏理性思维,没有创新,满足于现状,最终丧失大片市场。
理性思维要求我们经常清点自己的内心,摒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庸俗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道德底线。在行动上,要磨去小聪明,打造人生的大格局;理性思维要求企业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创新,减陈腐,加长远,减功利,对客户多一份用心,对社会多一份责任,营造和谐的氛围。
理性思维是一种心态,一种选择,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参考范文二:
何为理智,理智就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恼怒不冲动;即使面对危难也冷静从容。理智代表独立于周围的世界,善于分析,听从自己内心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盲目从众,随波逐流。
保持理智,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才能在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找到发展的规律,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合理有效的办法。埃隆·马斯克,特斯拉汽车制造公司的董事长,在面临公司产品研发受阻、新产品不能如期推出、市场变化、资金不足的情形下,依然保持理智,平静分析每一个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使特斯拉在2013年成功上市,引发业界强烈反响。
反之,不保持理智,我们就会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丧失平和的心态,无所适从,结果只能越来越差,最终被挫折打倒。著名的相机胶卷制造商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在面对数码相机风起云涌抢占市场之时,盲目应对,丧失理智,使公司最终走向倒闭。
保持理智需要我们从内心改变,遇事沉着冷静,客观分析问题,不抱怨不盲从,坚持自我。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诚实的底线,磨去狭隘的小聪明,追求人生的大智慧。
保持理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铸就卓越成功。
9、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厘米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分温暖。【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文明是良好的行为体现,是一种精神追求。它从小处散发出来,代表着一个人的个人素养,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
对个人来说,从点滴开始的文明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个人自身修养。我们不可能因为一件事、一句话便具备文明的素养,真正的文明是在生活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因此应当从小处开始改变。多一点耐心会让别人感受到关爱,多一点分享会使他人感受到温暖,这些无疑都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与感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对国家来说,从点滴倡导文明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国家是一个大的集体,只有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有了文明,国家才能体现出文明。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彭丽媛的行为与细节处处体现着我国的文明,这也带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国家倡导文明从点滴做起会带动群众,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无疑会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文明要从点滴做起,个人应当从细节开始改变,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人,多一声问候,多一句关怀,让温暖的力量在人群之中不断扩散。国家应当倡导人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每人的一小步就是国家的一大步。在倡导群众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推动政治、经济建设,为精神文明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出发。
参考范文二:
何为文明?它或许不像巍峨高山般磅礴,可能也不似山涧清泉般娟秀清丽,生活中的文明往往不是能用感官真切地看到、听到的,但它却似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个接触到它的人的心灵。
心怀文明,个人才能抛弃小我,得到灵魂升华。对于个人来说,文明并没有那么复杂。小到过马路时的礼让先行,开车时不抢道、不超线,一次力所能及的举手之劳……生活处处有文明。只有个人文明,整个社会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我们憧憬文明,期盼文明,但却不得不承认现实中还有些不文明现象。从大街上人们随意丢弃垃圾到人们乘车时的抢上抢下,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阻碍人们向文明迈进的大事。唯有提高个人素质才能让全社会的文明得到进步与发展。
心怀文明,国家才能科学发展,社会才会和谐,才会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了这个社会全体成员综合素质的水平。只有全社会共同意识到文明的重要性并不断践行文明,人类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发生在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需要我们去规避、去防范,为建设更加文明的现代社会而不懈努力。
要做到心怀文明,我们需要经常清点自己的内心,抛弃不切实际的庸俗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道德的底线,磨去损人利己的小聪明,打造我们人生的大格局。国家需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关注以物质生产进步和物质生活改善为代表的物质文明,更要关注以人类智慧、道德进步状态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唯有如此,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实现中国梦想。
文明虽大,却在小处体现。每个人文明进步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愿文明常驻心间。
10、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所谓自省,就是经常反省自己,能够严于律己。无论是曾子曾经日日执行的“吾日三省”的信条,还是鲁迅对自己的无情解剖,都是对自省的最佳坚守。毋庸置疑,成功的人生都需要躬耕自省。
“自省”与“成功”便是“量”与“质”的关系。唯物论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长年累月的自省才会成为成功的铺垫。相反,坏的量变也会带来坏的质变。 如果一直放纵自己,就会导致失败。
在这个喧闹而又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唯有不断反省,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沿着自己既定的生命轨迹走下去。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俘虏以后,每天反省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通过几年的反省,他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终于战胜吴国。勾践的成功正得益于他不断的反省。
反之,若无反省,只满足于眼前,则会故步自封。不总结自己的得失,超越无疑只是空谈。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18岁率军出征,屡获大胜,但却多次兵败俄罗斯,始终不能得胜,就败在了他始终不自我反省,不吸取教训。
要做到自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加强责任感缺一不可。
作为个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学习长处,摒弃缺点,用高度的责任心,去做身边的每一件事。作为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把客户当家人,注重产品质量和客户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严格规范商业行为。
自省让你出类拔萃,自省让你取得卓越成就。因此,自省,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参考范文二:
自省就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
雨果曾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人犯错误是必然的,但如果重复的错误再次发生,就是愚蠢的行为。敢于自省,能让我们从逆境中走出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列夫·托尔斯泰15岁读大学文科班时,曾经接连两个学年考试不及格,无法毕业,只得退学回家。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认真思索、反省,把自己的各种缺点详细地写在日记本上,随时对照检查,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难看出,敢于自省,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
反之,如果不进行自省,遇到问题只是“埋头苦干”,即使同一问题经历一千次一万次,仍会如“无头苍蝇”般随机试错,这样或许会得到答案,但中途却经历了太多的弯路,做了太多的无用功。人生极长又极短,不容许你在盲目中蹉跎时光。倘若如蚍蜉撼大树般狂妄,即使有再高的志向和理想,也与成功无缘。
敢于自省,我们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持之以恒的锐气,以及淡定自若的心气。我们要时时刻刻有自省的意识,需要用心地自我提醒,并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不断地反思总结,完善自我,为成功造势。需要我们必须对自己所犯过的错进行自我反省,找到问题的根源,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敢于自省,少走弯路,人生才可能获得成功。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11-15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10-23
- 2019-11-18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0-29
- 2019-11-15
- 2019-11-20
- 2019-11-13
- 2019-10-30
- 2019-11-05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0-26
- 2019-11-05
- 2019-11-12
- 2019-10-31
- 2019-10-29
- 2019-11-20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25
- 2019-11-14
- 2019-11-19
- 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