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每日一练(2019-10-29)
发布时间:2019-10-29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理论,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可以采取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逐渐意识到战略重要性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制定战略时运用西方战略理论成果。当然这样的运用需要根据国情而定,不能照搬。以差异化战略为例。虽然中国企业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但这也不妨碍中国企业寻求差异化的步伐。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差异化指的是超出竞争对手的部分,这体现在质量、服务、渠道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等方面,这些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中国企业把这些方面做上去,自然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在美国,人均月收入3000美元左右,购买一台冰箱占消费者月收入的比例很低。因此,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也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这就是迈克尔•波特反复提醒中国企业家要回避价格 战的原因。而在中国,降价却是唯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手段,所以中国企业深陷价格鏖战泥潭不可自拔。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理论基本上是在西方经济社会中总结出来的,其成熟性、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国也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所以,现代管理学对中国企业的适用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企业需要拿出些“拿来主义”精神,正所谓“首先复制就是创新”。现实是,现在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非常粗放,经营决策往往“拍脑袋”。中国企业亟需加强学习和借鉴,从而提升各级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中国消费者现在的产品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差异化策略在中国将大有可为,只要国内企业虚心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中国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必定能取得成功。【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1.质量、服务、渠道、速度做上去,也不能保证消费者一定认可,忽略其他因素。
2.消费占收入比例低,不能推出对价格不敏感,也不能推出倾向选择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
3.降价是唯一吸引消费者手段这一判断错误,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无法推出中国企业深陷价格战泥潭。
4.现代管理学在西方的成功和中西方的相同处,不能推出其在中国一定成功,因为中西方还有差异处。
5.前文说“不能照搬”指的是要灵活使用,后文说“拿来主义”、“复制”指的是照抄西方经验,原文存在前后矛盾之处。
6.管理学应该提高的是管理能力,而非业务能力,原文显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7.差异化战略必定成功的判断过于绝对,原文无法得出这么绝对的判断。
2、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财富实属中性,本无善恶。观察的视角不同,便赋予了它不同的属性。今天回过头来看资本主义,经过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黑人奴隶、殖民战争等残酷手段,掠夺了财富,形成了一个个很强势的跨国公司,铸成强势的资本,成就了今天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实际上是在完成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于那个时候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如果现在我们始终要用放大镜显微镜去看财富,太多地追究财富到底是从哪来的,到底是什么颜色,可能会加速资本的流失。
财富的形成,往往取决于企业家的思维和秉性。他们做出跟现有习惯和条例不一样的举措,方能把本来闲置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作用。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可能是一个时代的道德楷模,但他不具备独立的个性,而是按照一劳永逸的模式获得自身价值。索罗斯把发财秘诀概括为反向思维或称倒行逆施,一些不符合现有规程的操作,即便本身不是创新,也会带来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形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循环。
一个开杂货铺的小老板,能够解决两个人的就业问题,能够给邻里的生活带来便利,就功德无量。一个创建了商业帝国的人,他解决的就业与创造的福利,更是惠及亿万民众,对他们苛求太甚,很欠妥当。他们纯粹个人的消费是有限的。许多富豪,依然粗茶淡饭,整天梦牵魂绕的就是做事情。通常人朝九晚五,两天周末。他们却没有节假日,飞机上才是他们休息的地方,那份痴迷与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够领略得到的。
财富莫问出处,关键看怎么发挥作用,看能不能为中国人创造财富。一如山上树,高高在上,但是根子要扎在很深很深的地下,那里有充足的养料。河北省几年前出了个一号文件,不追民企原罪,那是很有创意的事件。可惜后来无声无息了。【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
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论证得出结论说,不要追问民企原罪。这样的论证难以成立。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民企都象资本主义初期的原始积累那样罪恶血腥,所以无故赦免违法财富的罪责,这对那些正当的财富来说无疑是极不公平的,并且可能还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从而导致更多的正当财富的外流。
其次,如果因为某些民企的违法行为有时会带来法制的“完善”,就推出不必追问其原罪,那我们是否可以推而广之说“不应该追问任何罪犯的犯罪行为”呢?因为它们有时也有助于法制的完善啊。更何况作者还忽视了,“违法有助于法制完善”的逻辑前期恰恰是追问、而不是不追问犯罪行为!
再次,某些企业家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这诚然是可嘉奖的,但前提必须是他获取财富的手段是正当的。还有,如果某些人因所谓的“贡献”而凌驾于法律之上、即使有罪也可以免受法律制裁,这无疑会导致法将不存,国将不国――这难道不是对社会的最大危害吗?
另外,企业家的辛苦和节俭也难以推出不要追问他们原罪。那些强盗和小偷也很辛苦,也很节俭,难道我们因此就可以不追问他们的法律责任吗?
最后,河北省几年前的文件宣布,不要追究民企原罪,是否意味着中央和别的省份都出了这样的文件?更何况河北省的这个文件后来“无声无息”了呢?这本身不就说明了这样的政策不合理、不可行呢?
由于上文的论证过程存在诸多逻辑问题,所以,其结论也是难以成立的。
3、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随着我国铁路业的快速发展,西柳铁路具有强劲的基本面支撑。一旦铁路业开放其资本重建,即将上市的西柳铁路将成为铁路行业的中国移动。
今年前八个月,该行业的固定投资增长不足8%,远未达到行业国家五年规划所定的年度投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铁路业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和旧体制的制约造成的。目前,全国的平均资产回报率约为6%,而铁路业只有2%左右,因此,我们预计该行业将会进行运价改革和体制梳理。
从全球来看,铁路的能耗是公路的1/45,其占地和污染物排放量也比公路少很多。我国人多地少,能源不足,可以说,跨越式发展铁路业是本届政府基于国情、建设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所做出的科学决策。
由于路网资产具有不可分割性,西柳铁路作为融资平台具有不可替代性,其资产注入因而具有持续性。如果按照铁道部提出的“以存量换增量”的改革思路,西柳铁路的注资可能持续时间更长,次数更多。
按照索罗斯的观点,股价取决于公司的价值也影响公司的价值,对于以兼并收购为发展战略的公司来说,股价越高,公司的价值就越大。中国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年电讯业改革时,诞生了中国移动那样的超级牛股。它在香港发行后,两年之内股价从8港元不断上涨,最终达到金融危机前的90港元。如今中国移动的股价已稳稳地站在120元之上,仍然是香港股市不可动摇的市场发动机之一。
可惜国内绝大多数投资人没有亲身经历过中国移动的投资过程。或许,西柳铁路是您一生中仅有的另外一次类似的投资机会。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西柳铁路真是绝好的投资机会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推理得出结论说,西柳铁路是绝好的投资机会。这样的推理可谓漏洞百出。首先,中国移动的神话也许得归因于移动通信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无限的上升空间,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而铁路则是传统产业,不得不要面对公路、水运、航空等多方的激烈竞争。所以,其产业前景和投资收益也许就不容乐观。
其次,铁路业过去的固定投资增长不足、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其他行业,这些都说明了铁路业很可能不值得投资。也许铁路业将来会进行运价改革,但在其他运输工具的竞争压力下,其提价的幅度也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再受到旧体制的制约,那投资铁路业的风险就更大了。
再次,铁路的能耗、占地和污染比公路少就能推出铁路值得投资吗?显然,铁路的前期投资过大、投资回报期过长、在很多细分市场上的竞争不如公路灵活……铁路业的这些缺点,都可能会导致其投资回报率还远远不如公路。
另外,西柳铁路很可能地理位置偏僻,投资它的收益原本就比较差。如果这时再对它持续大量注资,也许会更加稀释和摊平投资者利益,降低每股投资的回报率。
最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蒸蒸日上,其潜在的投资的机会毫无疑问还有很多。且不说别的行业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比如新能源),就说铁路业,京沪、京广高铁的投资回报率也很可能要比西柳铁路高很多。
因此,西柳铁路是您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类似中国移动的投资机会,这样极端的结论就未免太草率了。
4、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股权激励是保险公司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近期因推行股权激励而备受关注的华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股权激励并不是个新鲜词,但在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三安”上市一夜之间造就2万名百万富翁之后顿时变得炙手可热。近期,多家中小保险公司频频传出股权激励计划,包括生命人寿、民生人寿、阳光财险、合众人寿以及天平保险等,毫无疑问,它们也将获得同样的效果。
企业对于股权激励的热衷,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对人才的争夺了。无论是高管还是代理人,频繁流动,“挖角”与“被挖”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规模的扩张需要人才的加盟。为此,各保险公司都想尽办法,来吸引并留住人才。除给予管理人员高薪外,从国内几家最大公司股权激励的设计中可以看出,保险公司也普遍将外勤人员纳入股权激励范围内。其实,企业如果将代理人获得股权资格的门槛降得更低,股权最好采用免费赠予方式,不需要被激励者出一分钱。股权激励方案持续时间将会更久,效果会更好。
开迪咨询公司咨询总监在大量的调研中发现,保险营销员最不喜欢的就是“被束缚”。因此股权激励的最终实现不需要附加条件,因为这些条件很可能成为这部分人拒绝股权激励的原因。
公司的股权可以让员工按一定价格出资购买,鉴于目前行业的盈利状况,保险公司完全可以采用一个较高的股权价格,因为未来保险行业会有更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员工基于未来的考虑必将会积极购买公司的股票。如果未来公司上市,这种收益将会有更大的增长。
据媒体报道,诚信财险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涉及的对象上至高管下至普通员工,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目前,员工持股计划推行已经结束,筹资总额约有上亿元,为企业积累了丰厚的发展资金,企业和员工也将获得双赢的结果。【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1657201703161-image/013.jpg]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三安”公司股权激励成功→其他中小保险公司也将获得同样的效果
①以“三安”的成功断定其他公司的成功,是“不当类比”,因为“三安”公司与其他中小保险公司在公司规模、经营状况、管理体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②其他中小保险公司取得股权成功很可能来自其他方面的措施,例如这些保险公司的管理体制、运营方式以及股权结构适合采用股权激励方式,符合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因而获得同样的效果,但并未采取“三安”公司的股权激励方式。
③“三安”公司采取股权激励方式取得成功,可能“三安”公司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运营方式上具有特殊性,不同于别的保险公司。因此,相同的管理方法应用在其他中小保险公司很可能会失败。
论证二:企业将获得股权资格的门槛降得更低→股权激励方案更持久、效果更好
①股权激励方案更持久、效果更好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例如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网罗了大量的人才,或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等。
②“将代理人获得股权资格的门槛降低,股权最好采用免费赠予方式,不需要被激励者出一分钱。”这种做法可能达不到目的,因为降低股权资格门槛,可能降低对员工的约束力,也就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激励力度。进而推不出股权激励方案更持久、效果更好。
论证三:保险营销员不喜欢“被束缚”→股权激励不需要附加条件
①由保险营销员最不喜欢的就是“被束缚”而得出股权激励的最终实现因此不需要附加条件的结论,显然是因果关系使用不当。保险营销人员不喜欢“被束缚”的内容是否包含“股权激励的附加条件”还需说明。取消股权激励附加条件,对企业可能得不偿失。
②股权激励不需要附加条件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例如获得股权资格的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自觉主动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或者公司的股权结构适用于股权激励方式,从而实施过程较为顺利,不需要附加条件的限制。
论证四:未来保险行业会有更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员工会积极购买公司高涨的股票
①股票价格低,并且收益高,而且价格没有超过员工承受能力,员工可能会积极购买公司高涨的股票。
②股权既含有收益也含有风险,不能对未来只进行有利的判断。再有,价格如果过高,超过了员工的承受能力或者对未来的预期,这样也无法实现股权激励方式,员工也不会积极购买公司高涨的股票。
论证五:员工持股计划结束,为企业积累了丰厚的发展资金→企业和员工将获得双赢
员工持股计划结束,为企业积累了丰厚的发展资金,只论述了企业的收益,并没有涉及员工的收益,因此能否得出“双赢”的结论值得商榷,相关论证还需要加强。
5、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以下材料来自一位教育专家的一封信:
小学教育过分强调了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多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仅仅因为他们阅读能力欠佳而放弃学习。但录制在磁带上的教材为学生在教育的关键阶段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教育机构不应该仅仅因为其所需的花费而拒绝它。
很多研究证实了让学生听朗读的教材的作用。甚至还有证据表明,那些由家长为他们朗读的学生阅读能力更容易提高。因此,听录制教材会让学生更乐意阅读和学习。所以,教育机构应该鼓励学校购买录制的教材,并把它们用于小学教育。【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1657201703161-image/020.jpg]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阅读能力欠佳→放弃学习
①放弃学习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学生的负担过重、长时间的沉重负担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等。
②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不必然导致学生会放弃学习。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于像语文、英语这类阅读量较大的学科失去兴趣,出现偏科等情况。如果学生在数学、物理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可能不会放弃学习。
论证二:录制教材在教育关键阶段提供重要补充→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录制教材提供的补充可能会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更加深刻和全面,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并不能代表阅读能力就会相应提升。例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不懂的知识,然后通过录制教材得以了解,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对阅读能力本身并无影响。
论证三:由家长为他们朗读的学生阅读能力更容易提高→听录制教材让学生更乐意阅读学习
家长为学生朗读可能是面对面地读,所以,听录制教材不一定有同样的效果。听家长朗读的学生,虽然能力容易提高,但这可能出于对家长的畏惧,自身并不乐意学习,所以也推不出听录制教材更乐意学习。
论证四:很多研究证实了学生听朗读教材的作用→教育机构应鼓励学校购买、应用于小学
①促使学校购买录制教材,除了研究结果以外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家长经济上能否承受、是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等。
②很多研究证实了朗读教材的作用,并不能表明其适用于小学,有可能是对于中学更有作用。
参考范文:
“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阅读能力欠佳”不必然导致“放弃学习”。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于像语文、英语这类阅读量较大的学科失去兴趣,出现偏科等情况。如果学生在数学、物理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可能不会放弃学习。
“录制教材在教育关键阶段提供重要补充”不一定“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录制教材提供的补充可能会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更加深刻和全面,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并不能代表阅读能力就会相应提升。例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不懂的知识,然后通过录制教材得以了解,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对阅读能力本身并无影响。
“家长为他们朗读的学生阅读能力更容易提高”不代表“听录制教材让学生更乐意阅读学习”。家长为学生朗读可能是面对面地读,所以,听录制教材不一定有同样的效果。听家长朗读的学生,虽能力容易提高,但这可能出于对家长的畏惧,所以也推不出听录制教材更乐意学习。
“很多研究证实了学生听朗读教材的作用”未必能得出“教育机构应鼓励学校购买、应用于小学”的结论。促使学校购买录制教材,除了研究结果,还需考虑如使用录制教材的课堂学习效果及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生等。
总之,上述论证不能使人信服,为了更好地评价论证,还需要提供更多的论据,对其加以证明。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19-11-16
- 2019-11-08
- 2019-11-12
- 2019-11-07
- 2019-11-18
- 2019-11-09
- 2019-11-01
- 2019-10-30
- 2019-11-09
- 2019-11-05
- 2019-11-20
- 2019-11-11
- 2019-10-30
- 2019-10-27
- 2019-11-18
- 2019-11-04
- 2019-10-30
- 2019-11-02
- 2019-11-19
- 2019-10-24
- 2019-11-18
- 2019-11-07
- 2019-11-08
- 2019-10-30
- 2019-11-18
- 2019-10-25
- 2019-11-03
- 2019-11-15
- 2019-10-28
- 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