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计算行车速度为20Km/L的四级公路,其公路的最大纵坡为()。   

  • A、9%
  • B、9.5%
  • C、10%
  • D、10.5%

参考答案

更多 “计算行车速度为20Km/L的四级公路,其公路的最大纵坡为()。   A、9%B、9.5%C、10%D、10.5%” 相关考题
考题 为降低坡度阻力,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高速公路平原微丘区最大纵坡为( ) A2%B3%C4%D5%

考题 矿用二级公路最大允许纵坡为()。A、6%B、8%C、10%D、12%

考题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行车道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大纵坡。

考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隧道和二、三、四级公路上的短隧道,其线形及其公路的衔接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B、二、三、四级公路上的特长及长、中隧道的位置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路隧综合考虑确定C、连接线的纵坡则应有一定的距离与隧道纵坡保持一致,以满足设置竖曲线和保证各级公路停车或会车视距的需要D、隧道内的纵坡一般大于3%,以利排泄雨水

考题 为保证矿用汽车在坡道上安全行驶,矿山三级公路最大允许纵坡为15°。

考题 公路运输运矿岩干线道路最大纵坡为()。A、7%B、8%C、10%D、9%

考题 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行车速度,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考题 公路定线放坡的坡度一般是()。A、最大纵坡B、最小纵坡C、合成坡度D、平均坡度

考题 公路运输开拓时,为什么有最大纵坡和最大坡长限制?

考题 关于纵坡与坡长,()、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考题 高速公路的最大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为()。

考题 ()当连续陡坡由几个不同坡度值的坡段组合而成时,应对纵坡长度受限制的路段采用平均坡度进行验算。A、高速公路B、一级公路C、二级公路D、四级公路

考题 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L的六车道高速公路,其公路路基宽度为()。 A、32.5B、33.0C、33.5D、34.0

考题 公路纵坡为5—6%时,其坡长一般不应大于()m。

考题 矿用二级公路固定线的最大纵坡为()。A、10%B、8%C、10°D、8°

考题 在公路纵坡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的主要原因是()。A、为了缓和冲击和保证行车视距B、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性C、为了提高行车速度D、为了排水畅通

考题 矿用一级公路的最大允许纵坡为()。A、6%B、7%C、8%D、9%

考题 在海拔2000m以上的或积雪冰冻地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A、3%B、5%C、8%D、10%

考题 单选题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L的六车道高速公路,其公路路基宽度为()。A 32.5B 33.0C 33.5D 34.0

考题 单选题计算行车速度为20Km/L的四级公路,其公路的最大纵坡为()。A 9%B 9.5%C 10%D 10.5%

考题 填空题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行车道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大纵坡。

考题 单选题关于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的平均纵坡的说法,错误的是以下哪个选项?(  )A 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宜不大于5.5%B 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应不大于5.5%C 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应不大于5%D 相对高差大于1000m时平均纵坡应不大于4.5%

考题 单选题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最大纵坡不能超过()。A 3%B 4%C 5%D 6%

考题 多选题公路改建中,设计速度为( )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l%A40km/hB35km/hC30km/hD25km/hE20km/h

考题 单选题关于公路最大纵坡规定值的说法,错误的是以下哪个选项?(  )A 设计速度为120km/h、100km/h、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B 改扩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C 位于海拔2000m以上高原地区的公路,最大纵坡应按规定予以折减D 四级公路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路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考题 填空题公路纵坡为5—6%时,其坡长一般不应大于()m。

考题 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隧道和二、三、四级公路上的短隧道,其线形及其公路的衔接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B二、三、四级公路上的特长及长、中隧道的位置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路隧综合考虑确定C连接线的纵坡则应有一定的距离与隧道纵坡保持一致,以满足设置竖曲线和保证各级公路停车或会车视距的需要D隧道内的纵坡一般大于3%,以利排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