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材料图9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浮沉条件的应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盐水选种”的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

任务:
(1)说明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盐水选种”的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通过演示盐水选种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能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现象,达到巩固提升的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生能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增加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师:各位同学,请注意看老师做的实验(将一把种子逐渐放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说说你看到什么现象。
生:大部分种子沉入盐水底部,少部分浮在盐水表面。
师:这就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盐水选种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浮在盐水表面的都是干瘪的种子,思考一下.这个现象与我们学习的沉浮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由于干瘪的种子密度较小,小于盐水的密度,根据浮沉条件,会浮在盐水表面,而饱满的种子,密度大于盐水,会沉入盐水底部,从而达到选种的目的。
师:分析得非常完整,看来大家已经能够初步使用浮沉条件来解决问题了。接下来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配制好盐水之后,发现干瘪的种子也沉底了,我该怎么办呢?
生:继续加盐,增大盐水密度,直到千瘪的种子能够上浮为止。
师:分析得很正确。
生:大部分种子沉入盐水底部,少部分浮在盐水表面。
师:这就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盐水选种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浮在盐水表面的都是干瘪的种子,思考一下.这个现象与我们学习的沉浮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由于干瘪的种子密度较小,小于盐水的密度,根据浮沉条件,会浮在盐水表面,而饱满的种子,密度大于盐水,会沉入盐水底部,从而达到选种的目的。
师:分析得非常完整,看来大家已经能够初步使用浮沉条件来解决问题了。接下来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配制好盐水之后,发现干瘪的种子也沉底了,我该怎么办呢?
生:继续加盐,增大盐水密度,直到千瘪的种子能够上浮为止。
师:分析得很正确。
更多 “材料图9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浮沉条件的应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盐水选种”的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关于“保险丝的作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该演示实验“观察保险丝的作用”的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热机”一节中“能量转换”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试举出3个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为:“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材料二图7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中的某一演示实验装置和原理图。
材料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和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知道生活中的透镜之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任务:
(1)简述投影仪成像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生活中的透镜”投影仪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动量守恒定律”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4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从该实验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在两纸张的中间向下吹气,纸张将向中间靠拢
B.在两纸张的中间向下吹起,纸张将向两边分开
C.吹气的速度越快.压强越大
D.在两纸张的中间向下吹气,纸张中间压强较大
考题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特性”一节的实验示意图,实验时,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可用于演示()。
A.响度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B.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C.音品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D.音色与物体振动振幅的关系
考题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声音的传播”的演示实验如下:
声音的作用
在图3-7中的玻璃罩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当玻璃罩有空气时,你能听到音乐声。
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猜想,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图3-7探究吉音传播的实验装置
(1)说明上述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如图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节中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
任务: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如何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关于“分子动理论”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要求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一节中的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路程、速度等知识。
任务:
(1)简述速度的概念。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速度的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节中的部分内容如下:
物体的沉浮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大小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你能画出图l0.3—1中物体所处三种状况下的受力示意图吗
通过分析可知,物体的浮沉条件如下:
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
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由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排开液体的体积跟物体自身的体积相等,因此,物体的浮沉情况也可以用物体的密度跟液体密度的大小来描述。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可以悬浮在液体内;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人们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在用盐水选种时,把漂浮的种子清除掉,保留下沉的饱满种子。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任务:
(1)举例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完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考题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光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演示实验如下:
光在水中的传播
如图4.1-2所示。在盛水的玻璃水槽内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任务:
(1)简述3个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 7 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科学的转折: 光的粒子性” 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 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4 分)
(2) 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8 分)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 10 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光现象” 一章中的演示实验。
任务:
(1) 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 (4 分)
(2) 基于该演示实验, 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 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电生磁”一节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演示实验如下:
演示
如图9.3-7所示,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轻敲纸板”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热机”一节中“能量转换”的演示实验如下.任务:(1)试举出3个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