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984年10月,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开展科学考察。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建立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站。
- A、长城
- B、黄河
- C、昆仑
- D、中山
参考答案
更多 “1984年10月,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开展科学考察。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建立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站。A、长城B、黄河C、昆仑D、中山”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目前南极条约体系建立起来的南极法律制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为进行科学考察,可以派出有本国军事人员参加的科学考察团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B.南极地区的海洋属于公海,适用公海制度C.为在以后对南极的领土主张中获得有利地位,我国应当积极参予南极的各项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可以构成日后对南极主张领土要求的基础D.由于南极仅能用于和平目的,因此禁止在南极使用或者放置任何军事设施
考题
11月7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 )之后,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将在此次科考中确定选址。A.长江站B.黄河站C.秦山站D.泰山站
考题
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陪同下参观南极科考项目并慰问两国科考人员。习近平指出,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国开展南极科考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贡献,30年来,中澳两国科考人员开展了全面深入合作。中方愿意继续同澳方及国际社会一道,更好()。A、认识南极、保护南极B、认识南极、利用南极C、保护南极、利用南极D、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
考题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启程,选择这个时间出发的原因主要是()A、出发地上海秋高气爽,便于出行B、便于在极昼期对南极进行考察C、便于研究体验南极之“寒极”特点D、11月南极臭氧层臭氧密度较高
考题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正是有了中国南极全体考察队员在南极恶劣环境中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昆仑站才能得以在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这体现的哲理是()A、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B、中国南极全体考察队员作出突出贡献C、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D、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考题
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冰盖考察队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了南极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这是人类艰苦创业精神的又一次体现②这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③中国只有抢占南极,才能独享南极资源④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考题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2月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A、手动气象站B、自动气象站C、手动测量站D、自动测量站
考题
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将于11月2日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本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28公里的冰盖上,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A、长城站B、中山站C、泰山站D、昆仑站
考题
2019年2月20日电,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日前在南极中山站顺利完成()雷达探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填补了极隙区中高层大气探测的空白。A、大气脉冲多普勒激光B、钠荧光多普勒激光C、大气能见度液态激光D、多普勒单线束激光
考题
单选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队员2月7日在距离中山站1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架设了一套(),以获取南极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相关资料。A
手动气象站B
自动气象站C
手动测量站D
自动测量站
考题
单选题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陪同下参观南极科考项目并慰问两国科考人员。习近平指出,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国开展南极科考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贡献,30年来,中澳两国科考人员开展了全面深入合作。中方愿意继续同澳方及国际社会一道,更好()。A
认识南极、保护南极B
认识南极、利用南极C
保护南极、利用南极D
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
考题
单选题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将于11月2日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本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28公里的冰盖上,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A
长城站B
中山站C
泰山站D
昆仑站
考题
单选题()年11月20日,人民海军参加了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横跨大洋,历时142天,在南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A
1984B
1983C
1982D
1985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