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图1所示为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一个演示实验示意图。用不同数量的小球(可选用豆粒、玻璃球、钢球等),分别从不同高度连续倒在秤盘上,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该实验通常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的物理知识是( )。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46ada805e59ffcb9_img/bdb6e198e7c173ab.png)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46ada805e59ffcb9_img/bdb6e198e7c173ab.png)
A.气体的压强
B.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
D.功能原理
B.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
D.功能原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本实验是用小球做气体分子的模型,演示气体压强产生的机理。不同高度落下的小球模拟具有不同平均动能的气体分子:不同数量的小球模拟不同密集程度的气体分子。实验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更多 “图1所示为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一个演示实验示意图。用不同数量的小球(可选用豆粒、玻璃球、钢球等),分别从不同高度连续倒在秤盘上,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该实验通常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的物理知识是( )。 A.气体的压强 B.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 D.功能原理”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关于“保险丝的作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该演示实验“观察保险丝的作用”的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抛体运动”的内容要求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节的部分内容。
参考案例一
利用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图5.3—2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冲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钢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就是一定的。设法用铅笔描出小球经过的位置。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童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可以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如果小球能够碰到笔尖,就说明位置找对了。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合成等知识。
任务:
(1)简述什么是物体的平抛运动。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物体平抛运动轨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动量守恒定律”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4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特性”一节的实验示意图,实验时,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可用于演示()。
A.响度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B.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C.音品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D.音色与物体振动振幅的关系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示为某高中物理教材“光的粒子性”一节的“观察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
演示
把一块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并使锌板带负电,验电器指针张开。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图17.2—1),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任务:
(1)说明教材所述“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如图16.1一1,A、B是两个悬挂起来的钢球,质量相等。使B球静止,拉起A球,放开后A与日碰撞.观察碰撞前后两球运动的变化。
换成质量相差较多的两个小球.重做以上实验。
任务:(1)说明教材所述“换成质量相差较多的两个小球,重做以上实验”的实验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关于“分子动理论”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与“抛体运动”相关的内容要求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为“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
如图,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P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p球被松开,自由下落,P、O两球同时开始运动。
观察两球是否同时落地,如果同时落地,说明什么问题
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的力度,重复这个实验,如果每次都同时落地.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
(1)简述平抛运动的特点。(5分)
(2)结合所给材料,运用“平抛运动规律”演示实验,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学习。教学设计要求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35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用豆粒做气体分子的模型.可以演示气体压强产生的机理。
把一颗豆粒拿到台秤上方约10cm的位置,放手后使它落在秤盘上,观察秤的指针的摆动情况。
再从相同高度把100粒或者更多的豆粒连续地倒在秤盘上(图8.4-4),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使这些豆粒从更高的位置落在秤盘上,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
(1)说明教材所述“使这些豆粒从更高的位置落在秤盘上,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的实验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 7 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科学的转折: 光的粒子性” 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 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4 分)
(2) 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8 分)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 10 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光现象” 一章中的演示实验。
任务:
(1) 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 (4 分)
(2) 基于该演示实验, 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 分)
考题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教学常用的一个演示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再将活塞迅速下压。该实验希望学生观察的现象及用以说明的是( )。
A.硝化棉变色,筒内气体温度降低
B.硝化棉体积减小,热胀冷缩
C.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D.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内能增大
考题
填空题按照教学形式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可分为演示实验、()、边学边实验以及课外实验与制作等。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