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灰分测定中,通常在灼烧样品中可以加(),以加快炭化灰化速度。

A.双氧水

B.硝酸

C.氯化钠

D.硝酸镁


参考答案和解析
B
更多 “在灰分测定中,通常在灼烧样品中可以加(),以加快炭化灰化速度。A.双氧水B.硝酸C.氯化钠D.硝酸镁” 相关考题
考题 测灰分时,样品为何要先炭化后灰化。

考题 测定食品灰分时,下列哪项操作不正确A、炭化时先大火,后小火B、炭化温度不得超过600℃C、碳化前可滴加无灰植物油D、液体样品可用无灰滤纸吸收后,再炭化E、在500~600℃灼烧至无炭粒

考题 将食品样品小火炭化后在马福炉高温灼烧灰化,测得的灰分为A、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B、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C、酸不溶性灰分D、水不溶性灰分E、水溶性灰分和酸溶性灰分

考题 测定食品灰分时,下列哪项操作不正确A、炭化时先大火,后小火B、炭化温度不得超过600℃C、在500~600℃灼烧至无炭粒D、炭化前可滴加无灰植物油E、液体样品可用无灰纸吸收后,再炭化

考题 测定灰分时,应先将样品置于电炉上炭化,然后移入马沸炉中于()中灼烧。A.400~500℃B.500~550℃C.600℃D.800℃以下

考题 550℃灼烧法测定饲料灰分时,电炉炭化过程中,应将试样在()温度状态加热灼烧至无烟。A.较低B.很低C.较高D.很高

考题 在饲料总磷量测定方法光度法中,用干法分解样品,应先经()炭化,再经()灼烧。

考题 将食品样品小火炭化后在马福炉高温灼烧灰化,测得的灰分包括( )。A.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B.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C.酸不溶性灰分 D.水不溶性灰分 E.水溶性灰分和酸溶性灰分

考题 550℃灼烧法测定饲料灰分时,灰化就是()灼烧试样。A、高温B、低温C、105℃D、85℃

考题 在饲料总磷量测定方法()中,用干法分解样品,应先经()炭化,再经()灼烧。

考题 测定灰分时,应先将样品置于电炉上炭化,然后移入马沸炉中于()中灼烧。A、400~500℃B、500~550℃C、600℃D、800℃以下

考题 测定灰分时高温灼烧前应对试样进行炭化,炭化时允许有燃烧现象发生。

考题 灰分测定法是将食品样品小火炭化后在马福炉内灼烧灰化,然后用什么方法定量()。A、容量法B、重量法C、分光光度法D、沉淀法E、比浊法

考题 550℃灼烧法测定饲料灰分时,电炉炭化过程中,应将试样在()温度状态加热灼烧至无烟。A、较低B、很低C、较高D、很高

考题 缓慢灰化法测定灰分,灰分高于15.00%时,必须进行检查性灼烧,检查性灼烧的时间为每次30min。

考题 样品测定灰分时,可以直接称样后放入马弗炉灼烧。

考题 为什么将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与无机盐含量有什么区别?样品在灰化之前为什么要进行炭化?

考题 样品测定灰分时,可直接称样后放入马沸炉中灼烧。

考题 用马福炉灰化样品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样品在电炉上灼烧至无烟后放入B、样品可以直接放入灰化C、样品灰化后关闭电源立即取出D、样品在马福炉中灰化过夜

考题 在灰分测定中,通常在灼烧样品中加()以加快灰化速度。A、硝酸镁B、臭氧C、硝酸D、硫酸钠

考题 单选题将食品样品小火炭化后在马福炉高温灼烧灰化,测得的灰分为()A 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B 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C 酸不溶性灰分D 水不溶性灰分E 水溶性灰分和酸溶性灰分

考题 单选题测定食品灰分时,下列哪项操作不正确()。A 炭化时先大火,后小火B 碳化前可滴加无灰植物油C 炭化温度不得超过600℃D 液体样品可用无灰滤纸吸收后,再炭化E 在500-600℃灼烧至无炭粒

考题 问答题为什么将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与无机盐含量有什么区别?样品在灰化之前为什么要进行炭化?

考题 单选题测定灰分时,应先将样品置于电炉上炭化,然后移入马沸炉中于()中灼烧。A 400~500℃B 500~550℃C 600℃D 800℃以下

考题 判断题样品测定灰分时,可直接称样后把坩埚放入马沸炉中灼烧;灰化结束后,待炉温降到室温时取出坩埚。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测定食品灰分时,下列哪项操作正确()A炭化时先大火,后小火B碳化前可滴加无灰植物油C炭化温度不得超过600℃D液体样品可用无灰滤纸吸收后,再炭化E在500-600℃灼烧至无炭粒

考题 单选题灰分测定法是将食品样品小火炭化后,在马福炉内灼烧灰化,然后定量。常用的定量法为()A 容量法B 重量法C 沉淀法D 分光光度法E 比浊法

考题 单选题灰分测定法是将食品样品小火炭化后在马福炉内灼烧灰化,然后用什么方法定量?(  )。A 容量法B 重量法C 分光光度法D 沉淀法E 比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