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法Ⅰ》模拟试题(2020-08-30)

发布时间:2020-08-30


2020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法Ⅰ》考试共64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客观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下列各项中,符合资管产品增值税征收管理规定的有( )。【多选题】

A.对资管产品在2018年1月1日前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未缴纳增值税的,不再缴纳 

B.资管产品管理人未能分别核算资管产品运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销售额的,资管产品运营业务也可以适用简易方法计税

C.资管产品管理人可选择分别或汇总核算资管产品运营业务销售额和增值税应纳税额 

D.资管产品管理人应按照规定的纳税期限,汇总申报缴纳资管产品运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增值税

E.对资管产品在2018年1月1日前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已缴纳增值税的,已纳税额从资管产品管理人以后月份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资管产品管理人应分别核算资管产品运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销售额和增值税应纳税额。未分别核算的,资管产品运营业务不得适用简易方法计税。

2、按照解释尺度不同,税法解释可以分为( )。【多选题】

A.字面解释

B.限制解释

C.基础解释

D.权威解释

E.扩充解释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按照解释尺度不同,税法解释可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充解释。

3、某进出口公司从韩国进口150辆小轿车,每辆到岸价格为6万元,关税税率假设为50%,消费税税率为5%,该公司应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合计( )万元。【单选题】

A.241.85

B.258.02

C.289.56

D.255.7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关税完税价格=150×6=900(万元)(2)应纳关税=900×50%=450(万元)(3)应纳增值税=[(900+450)÷(1-5%)]×13%=184.74(万元)(4)应纳消费税=[(900+450)÷(1-5%)]×5%=71.05(万元)合计=184.74+71.05=255.79(万元)

4、甲企业当期销项税合计为( )万元。【客观案例题】

A.7.18

B.10.2

C.8.54

D.7.9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业务(1):甲企业销项税=12×13%=1.56(万元)丙企业进项税=12×13%=1.56(万元)业务(2):甲企业进项税=2.6+1×9%=2.69(万元)业务(3):甲企业销项税=3.9(万元)丙企业进项税=3.9+0.6×9%=3.95(万元)业务(4):甲企业进项税=0.65(万元)甲企业将外购货物发给职工作为春节礼品,属于不得抵扣进项税行为,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需要作进项税转出处理。甲企业转出的进项税=4×13%=0.52(万元)丙企业销项税=0.65(万元)业务(5):甲企业应抵减当期销项税=80×0.06×13%=0.62(万元)丙企业应抵减当期进项税=80×0.06×13%=0.62(万元)业务(6):甲企业销项税=18×13%=2.34(万元)丙企业进项税=18×13%=2.34(万元)业务(7):丙企业销项税=34.8÷(1+13%)×13%=4(万元)2013年8月1日之前,纳税人购置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自用的,对应的进项税不可以抵扣。所以丙企业销售已使用2年的小汽车应该按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销售小汽车应纳增值税=17.4÷(1+3%)×2%=0.34(万元)业务(8):丙企业销项税=40.6÷(1+13%)×13%=4.67(万元)甲企业当期销项税合计=1.56+3.9+2.34-0.62=7.18(万元)甲企业当期准予抵扣的进项税=2.69+0.65-0.52=2.82(万元)甲企业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7.18-2.82=4.36(万元)丙企业当期销项税=0.65+4+4.67=9.32(万元)丙企业当期准予抵扣的进项税=1.56+3.95+2.34-0.62=7.23(万元)丙企业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9.32-7.23+0.34=2.43(万元)

5、税法适用原则是指税务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运用税收法律规范解决具体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下列属于税法适用原则的有( )。【多选题】

A.法律优位原则

B.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C.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D.税收法律主义原则

E.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税法适用原则包括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程序优于实体原则。税收法律主义原则属于税法的基本原则而非适用原则。

6、纳税人是自然人的,转让房地产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时,如果房屋坐落地与其居住所在地不一致,纳税地点应选择在( )。【单选题】

A.居住所在地

B.房地产坐落地

C.居住所在地和房产坐落地均可

D.由当地税务机关确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纳税人是自然人的,当纳税人转让的房地产的坐落地与其居住所在地同在一地时,可在其住所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如果转让的房地产坐落地与其居住所在地不在一地时,则在房地产坐落地的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7、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现行消费税规定的是( )。【单选题】

A.针对金银首饰,经营单位兼营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业务的,应分别核算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或者划分不清的,一律视同零售征收消费税 

B.纳税人采用以旧换新(不含翻新改制)方式销售的金银首饰,应按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确定计税依据征收消费税

C.卷烟消费税在生产和批发两个环节征收后,批发企业在计算纳税时不得扣除已含的生产环节的消费税税款

D.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税率按照生产环节税率和零售环节税率加总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生产环节税率+零售环节税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纳税人采用以旧换新(含翻新改制)方式销售的金银首饰,应按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确定计税依据征收消费税。 

8、(4)该化妆品公司本期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 )元。【客观案例题】

A.10000 

B.0

C.208462.94

D.24018.2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增值税销项税额=(350×250+6000×360+5000×60)×13%=331175(元) 自2019年4月1日起,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本题中购进中药材根茎用于生产高档化妆品对外销售,按照10%抵扣进项税。 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50×250×13%+70000×3%+9727.06+150000×10%+(20800+19800)×(1-15%)+60000=132712.06(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331175-132712.06+10000=208462.94(元)

9、我国某煤矿开采销售原煤,应缴纳的相关税费有( )。【多选题】

A.资源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E.教育费附加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原煤属于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且属于有形动产,应缴纳增值税,并随增值税税额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原煤不属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10、下列项目中,不作为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计税依据的是( )。【单选题】

A.纳税人被认定为抗税而少缴的增值税

B.纳税人被认定为偷税而少缴的消费税

C.纳税人欠缴的增值税

D.对纳税人欠缴增值税加收的滞纳金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不包括加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税务师职业资格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下列行为不服的,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才可以申请行政诉讼的有( )。

A.加收滞纳金
B.征收税款
C.确定纳税人减免税范围
D.代开发票
E.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答案:A,B,C
解析: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才可以申请行政诉讼。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退税、抵扣税款、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代征行为等。

下列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相应持有期间可以通过损益转回的有( )。

A.债权投资
B.长期股权投资
C.交易性金融资产
D.库存商品
E.投资性房地产
答案:A,D
解析:
选项BE,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选项C,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

根据增值税现行政策,下列行为适用增值税"先征后退"优惠政策的是( )。

A、供热企业向居民个人供热
B、外国政府无偿援助进口物资
C、血站供应给医疗机构临床用血
D、煤层气抽采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抽采销售煤层气
答案:D
解析:
供暖期间,对供热企业向居民个人供热而取得的采暖费收入免征增值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免征增值税。对血战供应给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免征增值税。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