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知识点: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发布时间:2020-09-19


距离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小伙伴们复习的怎么样了?为了帮助大家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了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的知识点: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一起来看看吧!

一、标的物应为占有委托物或错误登记之不动产

善意取得之动产,须为占有委托物。无权处分人之占有须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取得,如所有人依自己的意思(如无效买卖合同、出租、出借、寄存、保管等合同)将动产交给无权处分人占有。无权处分人的占有,只须其对动产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即为已足,不仅限于直接占有,间接占有、辅助占有均包括在内。

占有脱离物,即非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的物,如盗窃物、遗失物、埋藏物、隐藏物等,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货币和无记名有价证券属于占有与所有高度合一,故不存在无权处分,无善意取得之适用余地。

善意取得之不动产,须存在不动产登记簿错误登记之情形。

二、无处分权人实施无权处分行为

无权处分是善意取得发生的前提,没有无权处分,不可能存在善意取得。有权处分不发生善意取得。如果让与人有处分权,那么受让人可以根据一般的交易规则(如买卖、赠与、互易)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也就没有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处分,是指可以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行为。无权,是指处分人并无处分权,包括处分人处分了他人之物和共有人未取得法律规定的多数决要求而处分了共有物。

【例】乙将从甲处借来的手表卖给丙。

【例】甲、乙、丙、丁四人按份共有一部摩托车,甲未经乙、丙、丁的同意,擅自将摩托车卖给戊。

【例】甲非法处分错误登记于自己名下的不动产。

【例】代理人甲擅自处分被代理人乙的财产。

三、受让人取得财产时为善意

善意取得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受让人的合理信赖。如果受让人为恶意,则不成立善意取得。善意,是指不知情,即受让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处分人无处分权。一般是误信其为所有人或有处分权的人。如果对处分人的行为能力、代理范围、意思表示瑕疵发生误解,不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适用民法上其他相应的制度来处理。

所谓不知道,是指客观上受让人不知处分人无处分权。所谓不应当知道,依《物权法解释一》第15条之规定,是指受让人非因重大过失而不知。如受让人因一般过失而不知,则属于善意;若因重大过失而不知,则不属于善意。真实权利人主张受让人不构成善意的,应当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简言之,善意标准:不知且无重大过失而不知。

受让人受让动产时,交易的对象、场所或者时机等不符合交易习惯的,应当认定受让人具有重大过失。

受让不动产时,如果登记簿上存在有效的异议登记,或者预告登记有效期内,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或者登记簿上已经记载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不动产权利的有关事项,或者受让人知道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主体错误,或者受让人知道他人已经依法享有不动产物权,应当认定不动产受让人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真实权利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受让人应当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的,应当认定受让人具有重大过失。

判断受让人善意的时间点为取得财产时(“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即受让人必须在最后取得行为的那一刻是善意的。受让以后是否为善意,不影响善意的构成。受让之前为恶意的,可以推定其在交付时及以后为恶意。当事人以简易交付的方式交付动产的,转让动产法律行为生效时为交付之时;当事人以指示交付的方式交付动产的,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有关转让返还原物请求权的协议生效时为交付之时。

四、以合理价格受让

善意取得旨在保护交易安全,因而要求取得财产的原因行为应当有法律行为的性质,如果受让人非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动产的占有,如先占、拾得遗失物、继承等,则不发生善意取得。物权法不但要求“有偿转让”(排除了受赠人的善意取得),而且要求以“合理价格”受让(将以明显不合理低价受让排除在外)。

首先,受让人支付的价款必须合理。所谓合理,是指根据市场价格判断,受让人所支付的价款与标的物的价值相当。应当根据转让标的物的性质、数量以及付款方式等具体情况,参考转让时交易地市场价格以及交易习惯等因素综合认定。但是,在《物权法》第106条第三款规定的其他物权准用之场合,不宜机械地理解支付合理的价格。如不动产抵押权等他物权之善意取得,不应以支付合理价格为条件。

五、完成了法定的公示要求

转让的不动产或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的,如未经登记,即使受让人支付了全部对价,甚至取得标的物的占有,也不能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在动产交付中,现实交付、简易交付、指示交付一般认为符合此处的完成法定公示的要求。有争议的是,占有改定之交付方式是否符合完成法定公示的要求?通说认为,以占有改定之方式完成交付,不构成善意取得。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的考试知识点,可以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频道的更新。最后,预祝大家在考试中一切顺利,取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法律职业资格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改变“男尊女卑”、“男娶女嫁”的老习惯、老传统,创造出“女娶男”的婚礼形式,以解决上门女婿的村民待遇问题。关于村规民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6年)

A.是完善村民自治、建设基层法治社会的有力抓手
B.是乡村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介,有助于在村民中培育规则意识
C.具有“移风易俗”功能,既传承老传统,也创造新风尚
D.可直接作为法院裁判上门女婿的村民待遇纠纷案件的法律依据
答案:A,B,C
解析:
村规民约是村民群众在村民自治的起始阶段,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村民行为的规范。故A、B、C项正确。直接作为法院裁判上门女婿的村民待遇纠纷案件依据的应当是相关法律法规,而非作为非正式法律渊源的村规民约。故D项错误。

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某大学教授在课堂上讲解“仲裁裁决的撤 销”这个知识点时,为了巩固所讲的内容,就请同学们 讨论一下申请撤销国内仲裁裁决与申请撤消涉外仲裁 裁决的异同。同学们讨论激烈,以下是他们的发言,其 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在申请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时,当 事人可以以申请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 程序的通知为理由;而在申请撤销国内仲裁裁决时,则 不能以此为理由
B.乙同学认为,在申请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时,当 事人可以以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 陈述意见为理由;而在申请撤销国内仲裁裁决时,则不 能以此为理由
C.丙同学认为,申请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法定情 形仅仅涉及程序性问题;而申请撤销国内仲裁裁决的 法定情形所涉及的范围更广,不仅仅包括程序性问题
D. 丁同学认为,申请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法定情 形所涉及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程序性问题,还包括实 体证据以及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索贿受贿等违背职业 道德的行为的内容

答案:A,B,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定情 形。根据《仲裁法》第58条、第70条的规定,D项错 误,应当是申请撤销国内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不仅包 括程序性问题,还包括实体证据方面的问题以及仲裁 员在仲裁过程中索贿受贿等违背职业道德行为的 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